Page 5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三期
P. 5
余新忠 / 以新守旧 以中化西
学的理念和方法来探究中医知识的演进 ,践行生命史学与知识史研究的融通,推动医疗史研究的
①
理论创新;(2)在具体历史情境中呈现和理解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内涵及其特征,从学术和情理等不
同层面上探究中医知识演变的内在逻辑;(3)将个人心态立场与时代思潮相结合,思考中西医汇通
的意义和得失;(4)立足历史发展大势,省思近代学人中西医汇通努力的价值与困境及其对现代中
医发展的启示。
二、 丁国瑞的中西医观与中西医汇通之道
就管见所及,丁国瑞最早论述中西医的文章为 1903 年发表在天津《 大公报》 上的《 和中西
医》。 ② 这篇论说没有收入他晚年编纂的《竹园丛话》,不过除此之外,他众多有关中医和中西医比
较的言论,大多均可见于《竹园丛话》 和 1918 年单独刊行的《说疫》 一书。 纵观上述文献,可以发
现,丁国瑞有关中西医的论说,除了《和中西医》外,主要出现于 1906 年前后他组织和主持天津医
药研究会期间、1910—1911 年东北鼠疫发生前后和 1918 年出版《说疫》一书等几个时期。 整体上,
虽然他一直主张中西医应相互学习,但对西医的态度日渐保守,特别是在东北鼠疫爆发后,这一态
度的转变表现得更为明显。
丁国瑞在《和中西医》中谈到,年轻时对举业没有兴趣,想到习医治病可以利己利人,于是“就
买了几本医书,自家捣鬼,遇着名医,我就请教,遇着病人,我就留心”,遂于中医,渐有心得。 除了
学习中医,也读了些西医书籍,一度想出国留学,限于财力,未能如愿。 这些经历使他对中西医都有
了一些了解,当看到《大公报》上中西医之间互相攻击,遂写成《和中西医》一文,着重表明中西医各
有特点和短长:
中国学问尚虚,西国学问尚实,中国谈空理,西国求实迹。 谈空理的,不能百无一得,求实
迹的,也不能百无一失。 中学重述古,西学重求新,述古的每多牵强,求新的有时臆断。 ③
所以,大家应该避免意气之争,“不在门面上争是非”,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中西医自然就相和
了。 ④ 虽然丁氏在整篇文章中,都努力秉持对中西医各打五十大板的持平之论,但从其语辞的细节
和微妙处,不难看出,他多少是认可西医的进步和强势的,他指出:
我说一句公道话,要说西医的神妙,真有非中医所能比的,但是要说中医一点儿道理也没
有,持论也未免过偏。 据我看,中医当采西医的长处,以补中医之不足,若是竟自护其短,不知
用心整顿,恐怕我们中国医学一道,不久就要绝了。 西医也当平心静气的,自行其道。 若是竟
目空一切,骂中医为无用,恐怕西医也不能百发百中,有教中医得着理的时候儿。 ⑤
① 关于生命史学,参阅余新忠《生命史学:医疗史研究的趋向》,《人民日报》,2015 年 6 月 3 日,第 16 版;余新忠《追寻生命
史·自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年版,第 1—6 页。 关于中医知识史研究,参阅余新忠《融通内外:跨学科视野下的中医知识
史研究刍议》,《齐鲁学刊》2018 年第 5 期。
② 丁国瑞:《和中西医》,天津《大公报》,1903 年 3 月 6 日,第 2 版;1903 年 3 月 9 日,第 3 版。
③ 丁国瑞:《和中西医》,天津《大公报》,1903 年 3 月 9 日,第 3 版。
④ 丁国瑞:《和中西医》,天津《大公报》,1903 年 3 月 9 日,第 3 版。
⑤ 丁国瑞:《和中西医》,天津《大公报》,1903 年 3 月 9 日,第 3 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