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三期
P. 9
余新忠 / 以新守旧 以中化西
十年中,他对中医的自信和坚守日渐增强,相应地对西医的批评则日益明确。 他于 1903 年发表的
《和中西医》一文,虽然文字上基本以一种持平的语气来评述中西医各有短长,但也可以明显看出
他对当时西医强势的认可。 这反映出,作为中医,他实无意与西医全面争胜,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忽
视中医也是有长处与用处的。 但后来,随着行医经验日渐丰富,中西医关系渐趋紧张 ,中医受到
①
西医与社会的批评增多,以及在中西医论辩中往往作为中医的代表发声,使得他对中医的肯定日渐
增多,对西医的批评也不断明确和具体。 他指出,中医“六气的奥理,可是精妙难穷呕”! ② “中国
的医学,发明最早,实比西医有奥妙精深处。”并常常以讥讽的口吻称,西医长于说理,但在治疗上,
却无实效。 ③ 于此,他对中医的自信和保守心态,可谓跃然纸上。
其次,在认知上,他对中西医长短的论述日渐明确具体,关注点逐渐从西医之长转向中医之长。
整体而言,他对中西医的论述,大体上有这样的变化趋向:对中医的批评渐渐从具体到笼统,赞扬从
笼统渐趋具体;对西医则恰恰相反。 在最初的《和中西医》中,他关于中医和西医长短的论述,基本
是非常笼统和概括性的,只是最后略有阐发。 随后,他又发表《中国医学问答外篇》一文,着重论述
了中国医学颓废的原因,认为主要是国家不讲实学,对医学不加研究,同时也囿于政治、经济、教育
等其他方面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之道:
一编医学教科书。 二遣年强学富,通悉中西医学门径者,出洋游学。 三在京师及各省大学
堂,附设医学堂。 四在各府中仿中学堂之制,设医学普通学堂。 五立医学报于京师,分派各省。
六劝各省绅商,多立医院,以资考验。 七各省立采药制药厂,搜采本省物产,辨其真伪,并讲求
化学,以精炮制。 八优给医士出身,并厚加赏赉,以励来学。 ④
这些举措,虽然未涉及医学理论本身,但显然都是借鉴西方医药管理办法而来。 虽然他一贯认为,
在理论上中医自有其长处,甚至不输西医,但对其在现实中的表现,则持严厉的批评。 通过这样的
表述,实际上表明了他对西学和西医优长之处的认同。
随后,在组织医药研究会时期,丁国瑞继续肯定西医在器具、解剖学以及医学研究、管理和教育
机制等方面的优长。 ⑤ 他也多会谈到医理,不过囿于学识,往往是立足中国经典医籍,比如《伤寒
论》《内经》等来加以论述。 他也会涉及一些西学的知识,比如,在一则问答中称:“瘟气究系如何?
西医谓由于微生物之传染,中医谓由不洁之秽浊气,及天时不正之气,蕴酿以传染,吴又可论瘟之
理,治瘟之法,最详,故中医治瘟,较西医事半而功倍也。” 可见,此时他对西医的优长已经开始带
⑥
有较强的保留态度。
东北鼠疫爆发后,面对一些维新人士对于中医的轻慢和攻击,以及西医在实际治疗上的无能
为力,丁国瑞开始更多关注中医的长处和西医的不足,虽仍没有全然反对西医,但已经对通过解
剖认识生理、求行迹(有时也说形质或实迹)表现出批判的态度,并对西医治疗能力颇多讥讽,对
严苛而缺乏人文关怀的检疫、隔离等近代防疫举措大加挞伐。 与此同时,对中医治疗瘟疫的能力
① “西人既以效法中医为耻,中国人亦不必以强同西人为高,惟求其与生民有益而已。” 丁国瑞:《 对于外人防疫烦苛之感
言》(《正宗爱国报》,1911 年 1 月 9 日),《竹园丛话》第 11 集,第 1894 页。
② 丁国瑞:《新迷信》(《正宗爱国报》,1911 年 8 月 24 日),《竹园丛话》第 14 集,第 2457 页。
③ 丁国瑞:《一误岂堪再误》(《民兴报》,1911 年 4 月 20 日),《竹园丛话》第 11 集,第 1957 页。
④ 丁国瑞:《中国医学问答外篇》,天津《大公报》,1904 年 10 月 30 日,第 2 版。
⑤ 丁国瑞:《与医学相关之工商宜急速整顿策》(《天津商报》,1906 年 4 月 28 日),《竹园丛话》第 11 集,第 1914 页。
⑥ 丁国瑞:《医学答客问》(《天津商报》,1907 年 3 月 7 日),《竹园丛话》第 5 集,第 872 页。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