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三期
P. 10

2022 年第 3 期

                  和气化学则信心满满,进而认为,若对中医气化等理论认真研究,就有可能让中医在世界上大放
                  异彩。  ①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时局的变化,丁国瑞虽然对中西医的态度和认知渐有改变,但对中西医应该
                  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主张,则是一贯的。 关于中西医应相互学习,在当时应该算是一种普遍的认
                  识 ,而且也往往以中西(医)汇通名之。 丁国瑞早期发表的《和中西医》 虽未言及汇通,但显然有
                    ②
                  类似的意涵。 此后,他多次论及中西医汇通,或表达此意。 1906 年,在组织天津医药研究会期间,
                  他多次谈到“汇通”一词,在向地方官府呈报的申请文件中言:“或邀请精通西医之会友,将中西医
                  学,互为汇通。” 东北鼠疫之后,他进一步指出,“此后中西彼此汇通,互换学问,西医学中医之气
                                ③
                  化,中医学西医之特长”。          ④  有时虽没用“汇通”一词,实际也表达了汇通之意。 比如,“盼中医西医
                  化除中西二字之痕迹,互相习学,互换知识,放大眼光,收起意见,自不难融合一气矣”。                                     ⑤  他虽然不
                  时论及汇通之意,但对到底怎么汇通,并没有做过系统思考,也很少专门去探讨。
                      就目前看到的资料,他唯一一次专门论及这个问题,是在医药研究会上的一次演说。 他讲道:
                  “中西汇通,这句话,说着极易,做着极难,凡是理想治法相同的,不怕名辞不同,全都可以汇通。 惟
                  独理想治法,差的悬绝,这可怎么个汇通法儿呢?” 接着,他举了治疗伤寒的例子,把张仲景《伤寒
                  论》中的伤寒,与他从丁福保《卫生学问答》中说的伤寒(西方所谓的小肠发炎)做了比较,发现实在
                  扞格不通,最后说:“这是说伤寒病的大概,我们原有我们的良法,与小肠发炎,焉能说到一处,议论
                  理想,全都两岐〔歧〕,实在的难以汇通,可汇通的也不少,开会后,咱们大家再研究。”                                   ⑥
                      从中不难看出,一方面丁国瑞西医的学养比较有限,所谓西方名为小肠发炎的伤寒(typhoid
                  fever),乃是由伤寒杆菌造成的肠胃道传染病,也就是俗称的肠伤寒。 与《伤寒论》中作为外感性疾
                  病这一类概念的伤寒,不是一回事。 另一方面,虽然他觉得中西医两者各有短长,理应相互学习和
                  汇通,但其实基本也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实际的心得,最后那几句话,有着明显的敷衍之义。 他虽然
                  一再声称西医有诸多长处,也对时下的中医感到不满,但真正理解并接受的西医长处,实际上是器
                  具、技术和机制等一些外在的内容。 而对于中医的医理,他对唐宗海等人提出来的中医气化理论甚
                  是推崇 ,对中医治疗瘟疫及情志病等方面的疗效更是信心满满。 虽然从一般的道理上讲,西医多
                        ⑦
                  有优长,理应参合学习,但从丁国瑞自己真切的理解来说,实无法像认识中医医理那样体会到西医
                  医理的精妙之处,所以常常以气化理论来反衬西医重行迹的无效和于理不通。
                      丁国瑞虽然一再鼓吹中西医应各取所长、互相学习,主张汇通中西,但实际上真正着意的乃是
                  通过改良当时的政治和社会机制,推动对中医的研究,发扬经典医籍的精妙医理,光大中国医学。
                  他所言或心目中的中西汇通,具有鲜明的以新守旧的特征,即以有意义的新知和新举措来改进旧
                  学,发展旧学。 对此,他曾专门撰文加以论述:


                          真知道政治教育的根本,真能取人之长补我之短,真能洞悉中西的利弊,真能辨别是非,这


                     ①  丁国瑞:《说疫》,第 6a 页。
                     ②  关于当时社会的基本态度,可参阅桑兵等《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3 年版,第 592—600 页。
                     ③  丁国瑞:《天津医药研究会禀请提学宪及各宪立案禀稿》(《天津商报》,1906 年 8 月17 日),《竹园丛话》第 10 集,第1775 页。
                     ④  丁国瑞:《一误岂堪再误》(《民兴报》,1911 年 4 月 20 日),《竹园丛话》第 11 集,第 1968 页。
                     ⑤  丁国瑞:《说疫》,第 6a—6b 页。
                     ⑥  丁国瑞:《在医药研究会第二次演说》(《天津商报》,1906 年 10 月 1 日),《竹园丛话》第 10 集,第 1728—1733 页。
                     ⑦  关于唐宗海的气化理念和中西医之间的气化和形质论述,可参阅皮国立《近代中医的身体与思想转型:唐宗海与中西医
                  汇通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年版,第 120—300 页。
                   1 2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