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三期
P. 11
余新忠 / 以新守旧 以中化西
是真维新。 ……真知道那样可守,那样当变,必须游遍了五洲,贯通古今中外的大势,然后把我
们那旧有的长处指出来。 ……实实在在是中国的好,我们要保守住了往下办,往下办,不可轻
易更张。 能如此,这才算真守旧呢! ……真守旧,然后才能真维新,真维新必能真守旧。 维新
守旧,原是一家。 ①
可见,在他看来,顽固不等于守旧,真正的维新和守旧在本质上其实是一致的,即以新的优长来改良
旧的短劣以保持传统。 这一阐发正好可以与他在中西医关系上以新守旧的认识相印证。
而从医理来说,丁国瑞虽然对于中西医是否真的在理论上可以汇通,并没有真正有心得的思
考,但他一直从一般道理出发,倡言要相互学习,实现汇通。 不过,学习西医,是为了光大中医,所以
必须在打好中医根基的情况下展开,否则就会“数典忘祖,舍近求远”。 ② 他指出:
受了文明教育的人,全有爱护祖国的思想,既能通达了西学,再要把中学彼此一对证,又不
定折中出多少精妙的道理来。 是非长短,自有个水落石出。 借着西学,倒可以把中国医学的长
处,发明出来,中国的医学,岂不大放光明了吗? ③
换言之,就是将西医的知识纳入中医的体系来加以研究,为我所用,以发展中医,也即以中化西。 由
此可见,丁国瑞的中西医汇通实际是一种有些模糊笼统的应时性概念,是一种实现中医自救的途
径,其核心思想是以新守旧、以中化西,最终实现光大中医的目标。
三、 丁国瑞在近代中西医汇通中的角色及其意义
关于中西医汇通的源起,一般认为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近代著名科学家徐寿,他在 1876
年发表的《医学论》一文中首先指出,“ 世之读者皆知西医治病确有把握,非如中医之徒讲阴阳
五行生克为空虚之谈也”,并称:“余尝谓中西之学无不可通,前人所已通者,惟算学而已。 异日
者傅、赵两君将西医诸书译成而会通之,则中国医学必有突过前人者,余将拭目视之。” 而后李
④
鸿章在 1890 年为《万国药方》作序时,在赞扬西方医药学后,表示:“ 倘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
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于医学岂曰小补?” 随着西学东渐的日渐加强,谈论中学西学也渐趋
⑤
流行。 当时不少士人,虽然没有直接用“汇通” 这一词汇,但也表达类似的意思。 1893 年夏,上
海格致书院例行的夏课(夏季考试) 出了一道比较中西医学优劣的考题 ,结果共收到 56 份答
⑥
卷,12 份答卷被评定为超等。 ⑦ 其中前三名李经邦、许克勤和杨毓辉的答卷被收录在《 格致书
院课艺》一书中。 这三份答卷对于中西医的态度有所不同,相对来说,第二名许克勤比较推崇
中医,第三名杨毓辉更认可西医,第一名李经邦则相对持平。 但不管怎样,三人均认为中西医
① 丁国瑞:《顽固与守旧不同》(《竹园白话报》,1907 年 11 月 30 日),《竹园丛话》第 4 集,第 635—640 页。
② 丁国瑞:《论本末颠倒之害》(《民兴报》,1911 年 2 月 24 日),《竹园丛话》第 5 集,第 766 页。
③ 丁国瑞:《在医药研究会第二次演说》(《天津商报》,1906 年 10 月 1 日),《竹园丛话》第 10 集,第 1720 页。
④ 徐雪村:《医学论》,《格致汇编》1876 年春季,第 8a—b 页。
⑤ 《敬录李少荃伯相〈万国药方〉序》,《万国公报》 第 23 期,1890 年 12 月,第 12b—13a 页。 关于以上溯源,可参阅吴文清
《徐寿与“中西医汇通”主张的由来》,《中华医史杂志》2001 年第 4 期,第 240—241 页;艾智科《晚清的中西医汇通思想及其走向》,
《历史档案》2010 年第 2 期,第 120—121 页。
⑥ 《格致书院夏季课题》,《申报》,1893 年 6 月 6 日,第 3 版。
⑦ 《格致书院夏课案》,《申报》,1893 年 12 月 9 日,第 3 版。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