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三期
P. 13

余新忠 / 以新守旧  以中化西

                  蕴也很明显。 不过,对唐宗海等医者和格致书院的许克勤等人来说,恐怕想得更多的是,通过承认
                  西医的部分价值,并适当学习利用,来彰显中国医学的优长和价值。
                      近代以来中西医交流和论争可以说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现有的研究一般把“中西医
                  汇通”视为一个学术流派,认为它出现于 19 世纪后期,尚古尊经,站在中医的立场,希望用改良的
                  方法沟通中西,发展中医。 不过,对于这一流派包含的范围,大家的理解不尽一致,有的将它看作
                  1949 年后出现的中西医结合派的先声,包含中西汇通论、改进中医论和中医科学化论等不同汇
                  通途径和方法,也有的将其比较狭义地限定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前中医界主张“ 藉西学以证

                  中学”的群体中。       ①  由此就有了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和中西医结合三个流派和三个发展阶
                  段。 ②  也有学者从“汇通”这一词汇的应有含义出发,来检视被称为汇通派人物的主张和论述,对
                  是否存在这样一个学派或思潮提出质疑,认为严格来说,只有张锡纯比较符合汇通派的要求,“所
                  以 20 世纪以前的中医新思潮是‘中西医参合’而不是‘中西医汇通’。 20 世纪 20 年代末以后,医
                  界思潮以‘废止中医’‘中医科学化’和‘保存中医’最为盛行,言‘汇通’ 者已不多见。 ‘中西医汇
                  通’作为一种思潮或派别主要存在于 20 世纪初至 20 年代之间,而且它也只是几种思潮或派别中
                  的一种,当时的思潮还有欧化、折衷、中体西用等”。                       ③  如果严格地循名责实,这样的批评无疑是
                  颇有道理的,不过就此认为 20 世纪 20 年代后言汇通者已不多见,似乎并不尽然。 民国时期在医
                  学界具有盛名的谢观,在 1935 年出版的《中国医学源流论》 中,就列有“ 中西汇通” 一目,并开宗
                  明义:“中西汇通,自为今后医家之大业。” 将其置于历史的语境中来理解,依据上面关于中西医
                                                        ④
                  汇通思潮源起的论述,并结合前述丁国瑞的汇通之道,我们完全可以说,当时唐宗海等人将自己
                  的想法和做法归之于中西汇通的名目之下,只是从道理上笼统地觉得理应汇通。 所谓汇通,其实
                  就是相互参合学习的代名词而已。 所以,研究者是否有必要严格按照今天理解的词汇含义来限
                  定思潮和学派,显然不无可议。 其实无论汇通也好,结合也罢,还是科学化或改良,都不过是身处
                  日渐西方化的现代世界中的中医的自救之道。 当时举起汇通的大旗,其意义更主要的在于,如丁
                  国瑞在《和中西医》一文中所表达的,中西医之间应该以“ 和” 而非“ 争” 的态度相处,这一认知不
                  仅在当时,就是在现代,仍有其重要价值。
                      现有的研究在将唐宗海、朱沛文等医者视为汇通派的同时,往往都会指出这一学派的特点,他
                  们力图证明中西医理是相同相通的,或者说西医之理原寓于中医之中,虽然承认中医有其短处或弊
                  端,亦不排斥西医,更有对中医的批评,但立场几乎完全是中医的,并认为中医基本原理上高于西
                  医,习惯于用思辨的方式来做中西医相互引证的工作。                        ⑤  这与前面分析的丁国瑞以新守旧、以中化
                  西的中西医汇通之道是完全一致的,显然他是这一阵营比较重要的一员。
                      丁国瑞作为颇为典型的中西医汇通派人物,也是清末民国天津相当有影响力的医者,但除了个
                                                          ⑥
                  别有关天津的中西医交融的研究中提及他外 ,在大量有关中西医汇通的论著中,均未见其踪影,
                  未免令人感到遗憾。 当时的天津已是近代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丁国瑞心怀大义,关心民



                     ①  参阅郑洪等《中西医汇通派研究概述》,《中医文献杂志》1996 年第 4 期。
                     ②  弓箭:《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的历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3 年。
                     ③  李经纬、张志斌主编:《中医学思想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707—708 页。
                     ④  谢观:《中国医学源流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10 页。 当代医史学家赵洪钧也认为,“我们可以毫不犹豫
                  地说,中西医汇通的思想在近代中医界是贯彻始终的”。 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第 222 页。
                     ⑤  参阅浙江省中医研究院文献研究室编著《中西医汇通研究精华》,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1—32 页;王振瑞
                  《略论汇通派的立场》,《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89 年第 4 期,第 31—33 页。
                     ⑥  谢敬:《近代天津的中西医交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年第 9 期。
                                                                                                       1 5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