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三期
P. 55

刘  晨 / 太平天国社会治理方略的近代化建构

                  但学习西方不能无原则,洪仁玕一面批评“拘拘不与人交接”是“浅量者之所为”,鼓励对外交往,
                  “宜先许其通商”,“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

                  奇,致生别事”,“不得毁谤国法”。             ①  这不同于以往的天朝式外交,是讲求主权和开放并重的外交
                  新思维。 通过介绍各国情势,洪仁玕的结论是:“以上略述各邦大势,足见纲常大典,教养大法,必

                  先得贤人,创立大体,代有贤能继起而扩充其制,精巧其技,因时制宜,度势行法,必永远不替。”                                          ②
                  纲常、教养是德,大典、大法是法,洪仁玕又一次把德和法结合起来,呼应上文提到的“教法兼行”。
                  在洪仁玕看来,学习西方就是“因时制宜,度势行法”,他根据了解到的先进事物,草拟了 29 条具体

                  法例。
                      关于政府统治秩序的构划有 9 条。 洪仁玕提出这些举措本意在于整饬吏治和强化中央集
                  权,建立一个政令通达、信息畅通、廉洁高效稳定的行政体系。 其政改方案也体现了中西合璧
                  的思想特征。 如“朝廷考察”和设新闻官,专设台谏官职司监察,延续了中国历代相承的监察制
                  度。 新闻官虽换以新谓,且新增“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有招牌图记者” 的职责,但实际职权
                  与性质并未超出传统台谏之官的范畴。 至于新闻馆、新闻篇、邮亭、书信馆、丈量官等则是新

                  事物。  ③
                      洪仁玕还介绍了美国的总统选举、议会制等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作为殖民地的香港并没有移
                  植英国本土的代议制,洪仁玕只能从传教士那里或“新闻篇”上了解到英美的一些政治制度,知之
                  不深。 出于对天王的忠诚,他也不可能建议太平天国实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或美国的总统制。 于
                  此本毋庸苛求。 直到 1875 年,郑观应才在《易言》中提出,泰西列国“其都城设有上、下议政院。 ……
                  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                            ④  至甲午前后,此论方在士人群
                  体中流行,具有代表性的是 1894 年的《新政论议》主张“行选举”“设议院”。                            ⑤  相较而言,洪仁玕更
                  加钦慕西方的物质文明。 但他结合当时太平天国的政治情境,对其政治制度也作了一番设想。 如
                  主张学习美国的“暗柜”制,使“上下情通,中无壅塞弄弊者”。 所谓“暗柜”,即投票箱、意见箱、检
                  举箱之类。    ⑥  洪仁玕在全篇最后的一段话颇值得揣摩:“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
                  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 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
                  聪不逮。”    ⑦  其中建议集思广益,军师、掌率、六部可商讨国事呈报天王旨准,又立“无情面之谏议”
                  监督君权,加上他一再提到设新闻官、新闻馆体察人心公议,对政权进行新闻舆论监督,这些治理方
                  略虽有言犹未尽之感,但多少体现了一些朦胧的近代民主思想,甚至与英国议院制的行政模式有点
                  相似。
                      关于地方经济秩序的构划有 8 条。 这些措施涉及兴办近代交通运输、银行、采矿、保险等,鼓励
                  科技发明和保护发明专利,立官司理工商税收,与传统中国社会“重农抑商”的政策和贬斥“奇技淫
                  巧”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构划了一个开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秩序,是《资政新篇》中最


                     ① 1860 年 11 月,在洪仁玕的斡旋下,杨笃信获得了《宗教自由诏》,该诏允许各派传教士入境布道,军民须予善待。 原件佚
                  失,英文本见 Franz Michael and Chung-li Chang(eds. ), The Taiping Rebellion, Vol. Ⅲ, pp. 926 - 928。
                     ②  洪仁玕:《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印书》第 16 册,第 8、13 页。
                     ③  洪仁玕:《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印书》第 16 册,第 16 页。
                     ④  郑观应:《易言·论议政》,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103 页。
                     ⑤  何启、胡礼垣:《新政真诠》,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03—180 页。
                     ⑥  洪仁玕:《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印书》第 16 册,第 14 页。 慕维廉《地理全志》下册《亚墨利加州全志·合众部志》提到美
                  国的州长和总统选举:“各以所推书姓名投于匦中,毕则启匦,视所推独多者立之。 或官吏或庶民,不拘资格。 退位之统领(州长),
                  依然庶民。 其总统领(总统)推择之法,与推择各部首领同。”参见慕维廉《地理全志》,光绪九年(1883)上海益智书会刻本,第 110 页。
                     ⑦  洪仁玕:《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印书》第 16 册,第 22 页。
                                                                                                       5 7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