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三期
P. 52

2022 年第 3 期

                  新篇》开篇諠谕中,洪仁玕说:“照得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 本军师恭膺圣命,总理朝纲,
                  爰综致治大略,编成资政新篇一则,恭献圣鉴。”                    ①  可见撰此“大略”乃为“资政”,初衷即为洪秀全
                  提供治国方略。
                      洪仁玕撰写《资政新篇》还有更深层次的意蕴。 《资政新篇》“法法类”首先阐述立法的指导思
                  想,即从世界发展大势和各国概况说明基督教的历史作用。 洪仁玕指出英吉利为“最强之邦”“由
                  法善也”,花旗邦“礼义富足,以其为最”,两国“皆以天父上帝、耶稣基督立教,而花旗之信行较实,
                  英邦之智强颇著”;日耳曼邦“信奉天父上帝、耶稣基督尤慎”;瑞邦(瑞典)、丁邦(丹麦)、罗邦(挪
                  威)“纯守耶稣基督之教”;佛兰西邦“亦是信上帝、耶稣基督之邦”。 他还列举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
                  例子,说明学习外国邦法、技艺使国家走上振兴之路的道理:“俄罗斯邦,其地最广”,“百余年前亦
                  未信天兄,屡为英、佛、瑞、罗、日耳曼等国所迫,故遣其长子伪装凡民到佛兰西邦学习邦法、火船技
                  艺”,“及归邦之日,大兴政教,百余年来,声威日著,今亦为北方冠冕之邦”。 暹罗邦“与英邦通商”,
                  “今亦变为富智之邦”。 日本邦“与花旗邦通商”,“将来亦必出于巧焉”。 接着,洪仁玕列举了反面
                  例子,土耳其邦“不知变通,故邦势不振”,波斯邦“亦信妖佛焉。 今虽名为波斯人,其地实归于别
                  邦”,马来邦、秘鲁邦、澳大利邦、新嘉波、天竺邦等“皆信佛教,拜偶像,故其邦多衰弱不振”。 而谈
                  到中国时,洪仁玕慨叹:“前之中国不如是焉,毫无设法修葺补理,以致全体闭塞,血脉不通,病其深
                  矣”,“不过中国从前不能为东洋之冠冕,暂为失色,良可慨已”,告诫国人中国并非“东洋之冠”,并
                  语重心长地警告:“倘中邦人不自爱惜,自暴自弃,则鹬蚌相持,转为渔人之利,那时始悟兄弟不和
                  外人欺,国人不和外邦欺,悔之晚矣。” 后期太平天国党争内讧严重,这里的“鹬蚌相持,渔人得
                                                    ②
                  利”或是隐射当时人心冷淡,地方将领各自为政的涣散政局。                           ③
                      洪仁玕流亡期间开眼看世界的媒介是基督教,而基督教几乎无一例外地为西方国家所信奉。
                  所以他认为各国兴衰与是否信奉(包括是否纯正信奉)基督教有着直接关联,提出学习并效法英美
                  等先进的基督教国家。 洪仁玕呼吁“扩充其制,精巧其技,因时制宜,度势行法”,倡言“乘此有为之
                  日,奋为中地倡”,渴望中国也能走上富强之路,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与番人并雄”。                                    ④  在字里行间
                  都渗透着洪仁玕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自强意识,说明他在近代中国衰败沉沦的屈辱记忆中萌生了朦
                  胧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爱国” 意识。 这里他要效忠的“国” 已不仅仅是指太平天国,而是整个“中
                  国”“中邦”。
                      这种“爱国”意识的启蒙最早正源于洪仁玕在香港寄人篱下期间所受到的种种刺激,第二次鸦
                  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凌辱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意识。 1857 年 12 月,英法联军侵占广州,理雅各携洪仁
                  玕到广州开设医院和礼拜堂。 对于英军的侵略,理雅各兴奋地称,“这是中国往日的悲哀,她无法
                  抵御这些庞然大物”,“带着满足感四处奔走”,“有时我想象大英帝国站在山顶,自豪地鸟瞰这座由
                  她的子孙建立起来的奢华城市”,并赞美指挥占领广州的额尔金(James B. Elgin)是“伟大杰出的人
                  物”。 ⑤  传教士以英军的侵略为荣,这些言行为洪仁玕亲眼所见。 尽管理雅各、湛约翰自称对洪仁





                     ①  洪仁玕:《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印书》第 16 册,第 1 页。
                     ②  洪仁玕:《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印书》第 16 册,第 8—13、22 页。
                     ③  李秀成被俘后曾向赵烈文谈及,天京之陷“此是我家人心不齐之故”。 参见樊昕整理《赵烈文日记》第 3 册,同治三年六月
                  二十日,中华书局 2020 年版,第 1170 页。
                     ④  洪仁玕:《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印书》第 16 册,第 13、21 页。
                     ⑤  James Legge, “The Colony of Hongkong,” Nov. 5, 1872, The China Review, Vol. Ⅰ, July 1872 to June 1873.
                   5 4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