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三期
P. 49
刘 晨 / 太平天国社会治理方略的近代化建构
·专题研究·
太平天国社会治理方略的近代化建构 ∗
——《资政新篇》新解读
刘 晨
内容提要 洪仁玕呈献《资政新篇》乃是为洪秀全提供治国方略,全篇构划了一幅具有太
平天国特色的英美式基督教国家的社会治理蓝图。 在确立独尊上帝以振兴“天国” 这个
根本旨趣上,《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并不相悖,这是洪秀全允准刊布《资政新篇》
的根源所在。 《天朝田亩制度》自始至终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纲领,《资政新篇》虽是洪
仁玕以“天国”首辅名义、以“諠谕”形式发布的一份重要文件,但尚不能把它视为太平天
国后期事实上的纲领。 因《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历史面相在
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太平天国 洪仁玕 洪秀全 《资政新篇》 上帝教
作者 刘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长期以来,很多研究者盛赞洪秀全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重要人物。 美国学者马森(M. G.
Mason)认为洪秀全等人是近代中国的改革者,“掀起了通过介绍西方思想与改革来‘拯救’中国的
第一次运动”。 ① 但严格来讲,太平天国时代向西方学习的代表性人物是洪秀全的同高祖族弟洪仁
玕。 1859 年 5 月,洪仁玕封王伊始,即将流亡期间开眼看世界的所见所思所感总结成稿,命名《资
政新篇》,呈献洪秀全,条陈治国方略。 ② 这是一篇站在时代最前沿的文献,虽然洪仁玕的实际作为
远不及同时代及稍晚的洋务派,但其思想要比洋务派先进得多。 ③ 洪仁玕也因这样一篇只有 8600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清代群体性事件与官方治理研究” (20CZS038) 的阶段性成果。 感谢匿名评审专家
的宝贵意见。
① M. G. 马森著,杨德山译:《西方的中国及中国人观念:1840—1876》,中华书局 2006 年版,第 102 页。
② 洪仁玕 1859 年 4 月 22 日行抵天京, 5 月 11 日被洪秀全封为军师、干王,总摄百揆。 据其回忆受封伊始的情形:“予恐军
心散乱,具本屡辞,蒙诏:风浪暂腾久自息。 予作有履历及天文理势、《资政新篇》,各皆心服。 毕竟武官众口沸腾,予见众将中惟陈
玉成忠勇超群,乃保奏王爵,旨准封为英王。” 《干王洪仁玕自述》,罗尔纲、王庆成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
(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402 页。 罗尔纲考证陈玉成封王在天历己未九年四月,故《资政新篇》 作于此前不久,即
洪仁玕封王之初。 尽管《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到天京后拟议成文的方案,但他在香港、上海等地流亡时应该就有了比较成熟的思
考,并且准备了一些文字素材。
③ 参见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1—23 页。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