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三期
P. 44

2022 年第 3 期

                  治维新后,传统汉医亦深受西医的诟病,提倡汉方的学者发现古方派独尊的《伤寒论》 主张“有是
                  症,则用是药”,并将张仲景所用之药,一味味贴出用法标准,这种做法较为符合现代医学提倡的实

                  证要求,由此,《伤寒论》重新受到日本汉医学界的重视。                        ①
                      黄竹斋深受当时《伤寒论》研究理念即尊奉经典,考订、注解经典的影响。 在研究《 伤寒论》
                  过程中,黄竹斋认为,《伤寒论》 “ 文辞简奥,义蕴宏深”,为“ 方书之祖”,但经过后世多次整理,
                  “割裂章句,颠倒节目,纷纭淆乱,罔可适从”。 为彰显《伤寒论》的原旨,黄竹斋甄别《 伤寒论》 各

                  家注释之谬异,“校正其乖讹”,做到纲举而目张,终成《 伤寒论集注》 一书。                                ②  《伤寒论集注》 由
                  《伤寒论》原文和集注两部分组成,《伤寒论》本经内容用大字,对本经内容的增删修订用小字附
                  在每条内容之后;集注部分,用小字,分为“正注” 和“旁注”,分别选取各家对正文条目的解释或
                  治疗方法及对医理的发挥,若各家的解释存在分歧,黄竹斋会在每条最后以“ 案” 的形式给出自

                  己的见解。
                      更为重要的是,同一时期黄竹斋又以相同的思路对针灸展开研究。 他认为,针灸地位衰微的原
                  因,在于古典经络知识在流传过程中存在“简编脱阙” 的现象,尤其是宋元以后“可补古籍之阙讹
                  者,散于群书”,并没有医家能够秉持针灸学经典《黄帝内经》之旨,将相关医书“纂为一帙,为初学
                  之圭臬者”。 有感于此,黄竹斋以《黄帝内经》为源头,吸收宋代以前接续《内经》之旨的经络知识,
                  整理宋元以降散乱于各书的腧穴知识,形成便于初学者学习的知识体系,于 1924 年完成《针灸经穴
                  图考》一书的初稿。        ③  换言之,黄竹斋以《黄帝内经》 为本,并将他认可的后世诸家各说收录,取舍
                  的依据则是能否阐明《黄帝内经》奠定的经络腧穴知识。
                      黄竹斋编撰《针灸经穴图考》的目的,是阐明《黄帝内经》所确立的知识体系,同时整理后世诸
                  家对这种知识的相应解释。 因黄竹斋一直秉承考订、注解经典的治学思路,《针灸经穴图考》的体
                  例与《伤寒论集注》十分相似。 《针灸经穴图考》由经典腧穴知识体系和集注两部分组成,所引述的
                  他书内容,皆标有出处,但名称从简。 若黄竹斋有自己对于各家学说的见解,则以“ 案” 的形式
                  表示。  ④
                      黄竹斋最初编撰《针灸经穴图考》时,中医科学化的高潮尚未到来。 该书也不是服务于针灸科
                  学化的目标,而是以考订、注解的理念,重新厘定针灸知识。 1935 年,《针灸经穴图考》作为中央国
                  医馆审定的教材出版前,黄竹斋对书稿做过一些修订,其主要目的是符合中医科学化的宗旨。 但这
                  次修订并没有改变《针灸经穴图考》以回归经典为旨趣的针灸知识革新思路,只是在两种不同标准
                  之间做出有限弥合。
                      综上所述,中央国医馆成立后,明确以科学办法整理和研究中医为其根本宗旨,并据此推出系
                  列工作计划。 工作进展的不顺导致在完成教材编审前临时征用编审委员的著作,《针灸经穴图考》
                  即在选用之列。 而黄竹斋最初编撰《针灸经穴图考》 的旨趣,是回归中医经典,以考订、注解的方
                  式,重新厘定针灸知识。 虽然此后为体现中医科学化而进行内容的增补,但并未改变此书原本面
                  貌。 中央国医馆编写教科书的考量与《针灸经穴图考》内在学理间的差异,使其并未真正成为民国

                  时期广泛使用的教材。




                     ①  关于近代日本汉医推崇《伤寒论》的论述,可参见皮国立《“ 气” 与“ 细菌” 的中国医疗史:外感热病的知识转型与日常生
                  活》,第 80 页;廖育群《远眺皇汉医学———认识日本传统医学》,台北,东大图书 2007 年版,第 130—131 页。
                     ②  黄竹斋:《伤寒论集注》,“自序”,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7 年版,第 3 页。
                     ③  黄竹斋:《针灸经穴图考》,“序”,第 43—45 页。
                     ④  黄竹斋:《针灸经穴图考》,“凡例”,第 55—56 页。
                   4 6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