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三期
P. 41

陈思言 / 注重疗效与回归经典:民国时期针灸知识革新的路径研究

                  文中承淡安通过肯定对方“惟讲疗法,不谈玄理”的观点,间接表明自己对针灸科学化的真实看法,
                  即应遵从实际疗效而非某一理论。               ①
                      在日本考察学习过程中,承淡安发现日本在针灸科学化过程中十分重视保存古代的针灸传统。
                  1935 年,承淡安与日本针灸名家、东京高等针灸学校校长坂本贡相会。 坂本贡出示八田泰兴所译
                  《十四经发挥》,承淡安相当欣喜,并表示该书在中国“几已失传”。 知道日本有该书的消息后,于是

                  他在日本各医学书店细心浏览,终于购得此书。                     ②  回国后,他于 1936 年重刊了这本在日本买到的
                  《古本十四经发挥》。 在访书的过程中,承淡安还购得日本帝室博物馆所藏经穴铜人像数幅。                                         ③  他
                  认为,针灸铜人像十分有益于针灸学习,应使针灸铜人这门学问“重明于当世”。                                   ④  在各处走访时,
                  承淡安还注意到中国的传统灸法在日本经过改造,颇受民众欢迎。 这些发现使承淡安意识到应该

                  重视保存并发扬传统针灸技术。
                      从日本考察学习归国后,承淡安更加坚定这种观念,即不应以西方生理解剖学等理论强行解释
                  针灸原理,应该重点挖掘传统针灸的内在合理价值。 但承淡安的这种观念,并不是在日本游学后突
                  然形成的。 此前《中国针灸治疗学》《增订中国针灸治疗学》展露的对针灸知识革新尺度的不确定
                  和游移,实际已经显示了承淡安对将针灸学改造成完全契合西医理论的呼声,并没有完全信从。 承
                  淡安也并非完全认同日本革新后的针灸知识,尤其在针形制的改造方面,通过实践,承淡安发现日

                  本医家使用的针过细,影响治疗效果。                 ⑤
                      承淡安将这种更为明确的针灸知识革新理念,融入 1940 年出版的《中国针灸学讲义》。 该书
                  原为中国针灸学讲习所学员的课本,但是自 1937 年抗战爆发,交通被阻,讲习所停顿,承淡安认为
                  战争期间“药物来源困难”,“针灸术可代药物疗病,有过之无不及之伟效,亦亟应将斯学公开,以利

                  民生”,因此将讲习所课本正式出版,定名为《中国针灸学讲义》。                           ⑥  该书共分四编,分别为“针科学
                  讲义”“灸科学讲义”“经穴学讲义”“针灸治疗学讲义”。 与此前教材相比,该书最大特征是改变了

                  以生理解剖学强行解释针灸经络理论,只是将科学化的理论解释附在书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针灸学讲义》中,承淡安直接表明自己对针灸知识革新的态度。 当时
                  泥古者“以十二经八脉定阴配阳,划表分里,义理深奥”,并视其为中医的精粹;维新者则认为传统
                  的经穴理论是空谈,不值得参考,并视其为中医尤其可以诟病的地方。 承淡安强调,这两种态度皆
                  不可取,因为“学术随时代而演进”,不能固守“四五千年前之学理”,也不能以此“指摘古人之错

                  误”,而应该“修之删之,去其芜而存其精,使其成为完善之学术”。                             ⑦  承淡安看似在“泥古” 与“维
                  新”间持中立态度,但他的臧否实际是基于维护传统经穴理论;他所支持的知识革新,是对传统经

                  穴理论去芜存菁的完善,而判断的标准则是实际疗效。
                      由上而言,承淡安作为所处具体时代的个体,亦被卷入中医科学化的时代思潮,其在民国时期



                     ①  承淡安:《东渡归来》,段逸山主编:《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第 4 辑第 29 册,第 571 页。
                     ②  承淡安:《重刊〈古本十四经发挥〉 序》,《承淡安针灸选集、承淡安针灸学术讲稿》,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年版,第
                  179—180 页。
                     ③  《预告〈铜人经穴图考〉不日出版》,段逸山主编:《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第 4 辑第 31 册,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2 年版,
                  第 146 页。
                     ④  承淡安:《铜人经穴图考序》,段逸山主编:《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 第 4 辑第 32 册,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289—290 页。
                     ⑤  《承淡安日记》(1935 年 5 月 11 日),张建斌、夏有兵主编:《承淡安医集》下卷,第 1935 页。
                     ⑥  承淡安:《〈中国针灸学讲义〉编辑者言》,孟凡红、杨建宇、李莎莎主编:《承淡安中国针灸学讲义》,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19 页。
                     ⑦  孟凡红、杨建宇、李莎莎主编:《承淡安中国针灸学讲义》,第 95—96 页。
                                                                                                       4 3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