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三期
P. 63

刘  晨 / 太平天国社会治理方略的近代化建构

                  道”之邦)学习、看齐的时代命题,所涉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社会、外交、思想文化等方方面面,堪称
                  当时国内最为先进完整的社会治理方略。 毋庸置疑,《资政新篇》标志着将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推
                  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代表了 19 世纪 60 年代之前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最高水准。 容闳到过
                  天京,他盛赞洪仁玕“见闻稍广,较各王略悉外情,即较洪秀全之见识,亦略高一筹。 凡欧洲各大强

                  国所以富强之故,亦能知其秘钥所在”。                  ①  富礼赐认为“在南京诸王之中,干王是独一无二的人
                  物”。 ②  1861 年,曾国藩的机密幕僚赵烈文读过《资政新篇》后说:“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
                  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志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有志之士尚无忽诸。”                               ③  无论是“西体西用”,
                  还是“中体西用”,都说明学习和借鉴西方,使中国摆脱积贫积弱积弊,是敌对阵营内有识之士的共

                  识,是一种因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思潮。
                      即使是 19 世纪 70 年代之后的早期改良派,其思想之系统和深度也未必全然超越洪仁玕。 直
                  到 1898 年,洋务派张之洞的《劝学篇》,维新派何启、胡礼垣的《新政真铨》还在讨论中学、西学何为

                  “体”,何为“用”的问题。 当洋务派倡议修铁路、开矿藏时,顽固守旧者纷纷指责其破坏风水龙脉,
                  而洪仁玕早就表达过“勿得执信风水”“动言风煞”的意见。 容闳评价太平天国:“太平军一役……
                  其可称为良好结果者惟有一事,即天假此役,以破中国顽固积习,使全国人民皆由梦中警觉,而有新
                  国家之思想。”      ④  所谓“新国家之思想”,主要是指《资政新篇》提出了全面系统地向西方学习的社
                  会治理方略,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 薛刚)






                                                   《清代理藩制度研究》
                                        赵云田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 年版,168 元

                          清代理藩制度是清政府对统称为" 藩部" 的蒙古、青海、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经济、
                       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体系性管理的总称。 理藩制度内容丰富,历史作用明显,是清史研究的重要课
                       题,具有突出的历史意义和学术意义。 赵云田新著《清代理藩制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为
                       指导,以档案等资料为基础,构建清代理藩制度的体系,并进行详细阐述。 全书分为 12 章,共计 60 余
                       万字,对清代藩部形成、理藩机构、军府制度、典章与刑罚制度、社会制度、封爵制度、朝觐制度、驿站与
                       卡伦制度、藏传佛教制度、备指额驸制度、清末藩部新政改革、理藩制度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等 12 个专
                       题,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释。 该书在体例安排上,借鉴了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每一章都包括
                       主要资料、研究现状以及作者对这一问题的基本见解。 这样安排不仅能使专业研究者,而且也能使广
                       大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相关问题全貌,进而深化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该书是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
                       清代边疆政策的代表性作品,填补了清代边疆制度史研究的空白,对清史研究、中国民族史研究具有重
                       要的推动作用。






                     ①  Yung Wing, 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 p. 110.
                     ②  T. W. Blakiston, Five Months on the Yang-Tsze, p. 52.
                     ③  樊昕整理:《赵烈文日记》第 2 册,咸丰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第 576—577 页。
                     ④  Yung Wing, 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 p. 122.
                                                                                                       6 5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