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三期
P. 67
张 生 / 接待与政治:李顿调查团的中国关内之行
志游的言说重点是反驳日本关于中国“排外”的说辞。 他表示:“日本代表在日内瓦反复强调中国
是一个无组织的国家,以及当局盲目煽动排外情绪”,这样的指责对中国不公平。 他以杭州外侨为
例,“你们的同胞久居在此,定能向你们提供更准确的关于我国行政、社会经济和教育的组织情
况”。 中国之目的,就是与世界各国包括日本“友善合作”。 ①
顾维钧擅长沟通中西。 他说,“国联基本原则,多符合中国历代理想”,“国联精神即是中国文
化的精神”。 他分析说,“中国现在处于过渡期间,国家正在改造,新陈代谢,进行极速”。 九一八事
变,使得中国前途受到极大影响,“中国人民愤慨,实系武力政策对付中国之反响。 表示愤慨之方
式虽各不同,或以语言文字,或在购买外货上示区别,其原因要在中国以外,且非中国所能控制”,
精要地将中国抵制日货的责任归责于日本。 他要求调查团调查真相,设法“ 尊重中国领土主权
完整”。 ②
非官员身份者,言辞则激烈许多。 上海总商会主席王晓籁宴请调查团时指责说,九一八事变发
生后,国联多次错过制裁机会,于是日本“一手制造之傀儡国家,公然出现”。 由此他警告,如果九
一八事变“敷衍了结”,“而世界大战之动机,或即由此加增速率;国联威信如因辽东一役而全被破
坏,势必举全世界十五万万生命以殉之”。 ③
上海新闻界在万国体育会宴请调查团,史量才呼吁“对于迫害人类和平与福祉的行为,应当予
以严正的揭露”。 他的举例集中于西方人士熟知的新闻自由,指出青岛《民国日报》被日本人焚烧,
上海《民国日报》在日本人威胁下停刊,福州、长沙、北平都有类似事情发生,而天津《大公报》则因
为一张插画,被日本领事威胁。 他指责日本多行不义,“复欲一手抑止我们正直的呼声”;要求调查
团发挥国联“不磨的光荣”,实现“公理与和平”。 ④
各方宴请接待调查团用意甚明,但李顿等人反复声明其调查备询的性质。 李顿在东京演讲时
就有“此来系为收音器,非为播音台” 的说法。 ⑤ 接受日本外相芳泽宴请时,他亦表示:“吾侪之任
务,非为发表意见而来,而在由日方探求日方之意见,由华方探求华方之意见后,即赴现地调查实
情,以便向国联再陈关于维持和平之最善方策也。” ⑥ 但这并未妨碍接待的过程中,中方参加者利
用一切机会力图唤起共鸣。 李顿曾担任过大学校长,上海各大学联合会乃推交通大学校长黎照寰、
劳动大学校长王景岐等招待调查团。 席间黎照寰用国联官方语言英语致辞,王景岐则用国联另一
官方语言法语致辞。 ⑦ 其细节考虑之周详,令人动容。
显然,中方的接待令调查团的个别成员印象颇深,并在被接待时对中方蕴含的诉求不无同情。
麦考益在短暂的杭州之行中答谢称:“贵国笃信和平方式解决国际纠纷……贵国著名的英雄孙逸
仙博士,曾确定某种对外关系的原则,我们称之为他的‘圣经’。 因此贵国在危难时刻向国联提起
① Chao Chi-yu’s Speech ,Chine, Pékin excepté: Correspondance, League of Nations and United Nations Archives, Geneva, S30,
No. 1. 需要说明的是,日内瓦“国联和联合国档案馆”所藏李顿调查团相关档案,尚未整理形成详细文件目录,仅将相关文件打孔
穿绳集在一起,用法文取一总的文件名。 因此,除原文有文头者外,笔者根据文本的文字种类和内容自取英文或中文文件名。
② 《南京准备招待调查团,外委会组织招待会办理,顾维钧以恢复公约尊严属望该团,并深信能办到中国领土主权完整》,天
津《大公报》,1932 年 3 月 18 日,第 3 版。
③ 《沪市商会欢宴国联调查团,王晓籁痛陈暴日侵略野心》,《中央日报》,1932 年 3 月 19 日,第 3 版。
④ 《新闻界欢宴,史量才致词》,《大公报》,1932 年 3 月 18 日,第 3 版。
⑤ 《南京市商会主席濮仰山等来信》 (1932 年 3 月),Communication adressées à la Commission par les organizations chinoises,
dossiers 1 à 7(1932 - 8) Rapport sur les Communications(1932), League of Nations and United Nations Archives, Geneva,S38.
⑥ 《国联调查团在日本之酬酢情形,日皇及芳泽均设宴招待,莱顿爵士说明任务》,《中央日报》,1932 年 3 月 7 日,第 3 版。
⑦ 《调查团在沪之酬酢:莱顿不谈黑暗但言光明》,天津《大公报》,1932 年 3 月 17 日,第 3 版。
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