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三期
P. 71
张 生 / 接待与政治:李顿调查团的中国关内之行
而李顿推崇蒋为“中国现代之英雄”,是世界上“有本领之军事家”,同时为“有名望之政治家” ,一
①
时宾主言欢。 融洽的氛围营造之下,3 月 31 日的第三次会谈进展稍显顺利。
汪精卫代表国民政府,提出可以通过调停、仲裁、国际常设法院、第三方参与下的谈判和斡旋等
四种办法来解决中日争端,并提出“日本应尊重中国领土和行政主权的完整,而中国则尊重日本的
合法利益”,“双方保证不对彼此采取任何侵略措施”,承认门户开放政策,在东北商业和经济活动
中自由竞争等十项原则。 李顿执着于 1905 年和 1915 年条约的有效性问题,汪表示不存在 1905 年
协议,“当时只有几分钟的讨论涉及铁路平行线问题”,而 1915 年条约违反了国联盟约和华盛顿会
议精神。 李顿随后转向东北民政当局一直“无法镇压土匪活动”问题。 朱家骅表示,根据“满铁”的
报告,九一八事变前东北是和平的,在那之后“土匪活动大大增加”。 希尼对此颇感兴趣,他说,中
国铁道部部长顾孟余提到同样的事情,除此有没有其他信息来源? 汪精卫表示,日本媒体也有报
道。 ② 当晚,未参与第三次会谈的蒋介石专门与李顿进行谈话。 谈话结果,蒋认为“此人理解甚明,
似有政治经验也”。 ③
会谈进行的幕后,外界是很难得知的,但他们看到了想看到的场景。 1932 年 4 月 1 日,南京媒
体报道称:
国联调查团委员昨日上午接见各界代表后……同外交部招待委员,及励志社干事等引导,
分乘汽车二十余辆,晋谒总理陵……先至明孝陵,各委员暨随员乃下车步行,游览各地胜迹,且
值春光明媚,万花争发之际,各委员无不现欢欣之色。
国联调查团拜谒中山陵后,出现了一场体现中式接待精妙之处的“巧遇”,双方心照不宣的接
待表演仍在进行:
一时零五分,各委员既循级而下。 适行政院长汪精卫、外交部长罗文干,我国代表顾维钧,
驱车而至,步行至石级中段,与调查团各委员相遇,遂陪同而下。 照原定日程,原拟再游中央运
动场一带风景,以时间已晏,不及前往,乃驱车赴总理陵园,应中央党部之午宴云。 ④
然而第四次会谈,李顿又恢复了此前的尖锐,问到了抵制日货问题。 汪表示,中国不想对任何
外国表现出敌意;“抵制给中国国民本身造成了很大的痛苦。 我们非常不情愿使用这种武器……
但是我们被迫使用它”。 李顿出示了在日本收到的传单,内中提到八次抵制日货运动。 李顿询问:
我是否可以认为,按照中国方面观点,每次抵制运动都是日本侵略行为引起的? 汪表示肯定。 李顿
追问,日方指出 1931 年 7—11 月有 1484 件日本货物被没收,这是否出于国民政府命令? 汪表示,
政府没有这样做,但“国民党党员可能这样做了”。 有意思的是,汪精卫最后提到,因为东北形势严
① 《调查团与当局交换意见,铁部官舍昨再度开会,蒋中正昨在励志社欢宴,调查团行程变更,抵汉后仍将回京转道北上》,
天津《大公报》,1932 年 3 月 31 日,第 3 版。
th
② Record of conversation with member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Nanking, Railway Ministry, March 30 ,1932, 4 p. m.,Nanking
Pékin excepté: Correspondance, League of Nations and United Nations Archives, Geneva, S30, No. 1.
③ 《蒋介石日记》(手稿),1932 年 3 月 31 日,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藏。
④ 《中委昨欢宴调查团,李顿爵士昨率全体委员谒陵,今日再与当局晤谈晚间赴汉》,《中央日报》,1932 年 4 月 1 日,第 2 版。
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