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三期
P. 70

2022 年第 3 期

                  9 月 30 日决议得到遵守与否”。          ①  他询问,如果日本撤军,中国政府是否做好维持秩序的准备。 汪
                  精卫表示将派出警察部队,并采取与中国其他地区一样的行政制度。 顾维钧补充说,根据 9 月 30
                  日决议,日本撤军后,中国将保证日本人在东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国联调查团内部本有分歧,这在会谈中涉及具体问题时暴露无遗。 美国代表麦考益询问:“可
                  以向调查团提供日本在中国阴谋活动的证据吗? 我从各种私人渠道获得的消息表明,这些阴谋阻
                  碍了一个所谓的稳定政府的建立。” 意大利代表马柯迪也表示,希望从教育部长朱家骅处获得证
                  据,因为据他了解,“教育部长知道日本教材中的反华篇目”。 李顿却提示日方亦有类似材料,“日
                  本还提到所谓系统性的政策,即培养广大民众对外国人,尤其是日本人的敌意”。 他提醒说,日本
                  这方面的抱怨比其他任何国家严重,认为不该容忍反日团体。 汪精卫承接了两方面的询问,技巧地
                  表示:“关于中国教材中的抗日宣传,朱部长已经调查了日本教材,发现其中许多实例不仅反华而

                  且排外。”而抗日团体在九一八之前并不存在,在日本占据中国领土、攫取盐税和关税的情况下,
                  “政府没有正当理由停止这些组织的活动”。 对汪的表态,李顿悻悻地表示:“我理解您的意思是说
                  这些组织代表了一种对日本方面极不友好的回应。”                       ②
                      第二次会谈,主问的李顿更加尖锐。 他要求中国提供“迄今为止尚未公布的所有可能与中日
                  满洲争端有关的条约、协议或共识的书面文件”,以及关于东北朝鲜人的任何协议。 汪精卫表示未
                  必能全部提供,因为有些是地方当局签订的。 他表明态度说,虽然有些媒体称国民政府应该承认东
                  北地方当局和日本签订的所有秘密条约的有效性,但他“想以最正式的方式否认这一说法”。 至于
                  1915 年的“二十一条”,汪表示,这是在袁世凯非法统治时期签订的,是无效的。 李顿立即反问:“您
                  是想表达中国政府视袁世凯非法统治期间缔结的所有条约均为无效吗?”汪自我圆场说:“1916 年
                  国会重开后,国会并没有否定袁世凯签订的所有条约,但郑重宣布 1915 年条约无效。”
                      李顿又提出中国的共产主义问题,问“ 是否有地方存在不被国民政府承认的共产党政府”?
                  汪矢口否认有“那种固定的政府组织”,却提出令西方惊心的问题:如果东北“ 情况继续下去,我
                  不确定共产主义不会在那里生根”。 也许感受到汪对这一问题的忿怒,李顿伤口撒盐式地表示
                  “歉意”:“因为向调查团提出的指控称国民政府没有权威,管辖权有限。 我希望能回应这种
                  指控。”   ③
                      第二次会谈结束后,蒋介石夫妇组织了盛大的宴会,在励志社中山堂宴请调查团全体委员,同
                  时请汪精卫夫妇、李济深、朱家骅、陈铭枢、朱培德等数十位国民政府要人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长
                  吴贻芳、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等名流作陪。 席间余兴,有夏一峰的七弦琴,上海“人人笑”的口技,
                  “以欢娱调查团委员”,并有明星公司张石川摄影。 中餐由已故行政院院长谭延闿的厨师曹某烹
                  调,“八人一席,桌帷椅披,并燃蜡烛”。               ④  宴会强调中国传统礼仪和文化,调查团五委员分坐五桌之
                  首席,“蒋及各招待人员均服常礼服,蓝袍,黑马褂”。 致辞环节,蒋表示:“中国素为仁义之邦,向以
                  忠厚真诚为交友之基础,不特个人交际为然,即国际交礼亦复如是。”其隐含中日对比的意味甚浓。



                     ①  Entrevue de la Commission d'étude avec des membres du Gouvernement chinois, le 29 mars 1932,à 16 heures, au Ministère des
                  Communications, à Nankin, Chine,Pékin excepté: Correspondance, League of Nations and United Nations Archives, Geneva, S30, No. 1.
                     ②  Entrevue de la Commission d'étude avec des membres du Gouvernement chinois, le 29 mars 1932,à 16 heures, au Ministère des
                  Communications, à Nankin, Chine,Pékin excepté: Correspondance, League of Nations and United Nations Archives, Geneva, S30, No. 1.
                                                                            th
                     ③  Record of conversation with member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March 30 , 1932, 4 p. m., Nanking, Pékin excepté:
                  Correspondance,League of Nations and United Nations Archives, Geneva,S30,No. 1.
                     ④  《国联调查团昨会晤我国政府当局,对中日事件调查范围交换意见,调查团全体委员昨觐见林主席》,《 中央日报》,1932
                  年 3 月 30 日,第 2 版。
                   7 2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