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三期
P. 68

2022 年第 3 期

                  申诉,完全符合你们的和平思想与政治习惯。 调查团深悉中国的政策,并会对中国问题给予充分考
                  虑。”  ①  虽多外交辞令,毕竟和中方重在彰显和平价值取向的言说形成了某种共振。
                      与上海中方周到接待形成对比的是,当地日方接待较为潦草。 国联调查团视察淞沪战区时,下
                  午 1 点半,“驱车至杨树浦公大纱厂内日司令部午餐,首座为老叟菱刈,植田陪席,每人仅虾半只、
                  牛肉一块、腊肠两块”,“日人于文化机关被毁,辄以华军在内作战为辞,以答调查团之问。 途中风
                  沙甚大,随员等乘车多无篷,回沪时尘垢满面,几如黑人”。                         ②  日方在上海接待调查团的轻忽,与在
                  日接待形成强烈反差,这似乎与当时驻上海公使重光葵的见解有关。 重光葵致电芳泽称:“调查团
                  到达当地后,连日来遭受到支那方面的连番宴请,反而感到为难,最近一直尽可能地拒绝招待宴会
                  的宴请。”所以,他提议,将来到东北,应该减少宴会次数,“以说明情况的会见为主”。                                   ③
                      其实,看到中国方面细致入微的接待,日方当然也希望在实地调查中,使调查团形成某种有利
                  于己的印象。 但无法掩盖的侵略事实和用力过度、违背常识的刻意举措,往往令调查团生疑。 如在
                  上海调查战区情形时,“调查团下车入暨南大学,由日军官授每人英文日军作战地图一,声言华军
                  退后日军始来此驻扎。 乃入致远堂及洪年图书馆,日方指馆外侧门所贴反对调查团来华标语,谓此
                  系暨大学生所贴,莱顿等笑而不言”。                ④  日方又指出,洪年图书馆中的图书系被中国军队带走,“莱
                  顿大笑,谓退兵时军火尚不顾,何独惜书籍耶”?                    ⑤  又据报道,李顿询问为何日军用飞机轰炸闸北平
                  民房屋,日军官答称民居中有中国军队,炮火无法覆盖,故用飞机。 李顿说,房屋中未必都是军队,
                  为何不分青红皂白轰炸之。 日军官称:“日方彼时用飞机侦察,以分别平民与华兵之所居,然后从
                  机上以炸弹轰掷之。”李顿表示疑问:“飞机离地甚高,日方何以能分别孰为平民,孰为华兵所居?”
                  日军官乃强称可以侦察清楚。             ⑥
                      必须指出的是,李顿的尖锐、刻薄,并非仅仅针对日方说辞,更非左袒中方之意。 正准备盛大隆
                  重接待调查团的南京诸政要,很快就体会到了这一点。


                                                    二、 间奏:南京之行


                      国民政府外交部在李顿调查团抵达上海前后,组织了“招待委员会”。                               ⑦  外交部之外,“市党部
                  于上星期召集各团体、学校等代表开始筹备”,各团队推“纠查指挥”一人负责。                                   ⑧  3 月 16 日,南京


                     ①  Memorandum,March 28,1932,Chine,Pékin excepté: Correspondance, League of Nations and United Nations Archives, Geneva,
                  S30, No. 1.
                     ②  《调查团视察淞沪战区,莱顿询问对平民掷炸理由,炮台被毁,淞镇景象较闸北尤惨,昨巡视各战地已毕,今日不再往》,天
                  津《大公报》,1932 年 3 月 22 日,第 3 版。
                     ③  「重光公使から芳澤外務大臣まで」 (1932 年 3 月 21 日)、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Ref. B02030443200(第 31
                  画像目から)、満洲事変(支那兵ノ満鉄柳条溝爆破ニ因ル日、支軍衝突関係) / 善後措置関係/ 国際連盟支那調査員関係 第二巻
                  (外務省外交史料館)。
                     ④  《调查团视察淞沪战区,莱顿询问对平民掷炸理由,炮台被毁,淞镇景象较闸北尤惨,昨巡视各战地已毕,今日不再往》,天
                  津《大公报》,1932 年 3 月 22 日,第 3 版。
                     ⑤  《调查团二十八日离沪,如何赴京路线尚未大定,京招待办法已筹备就绪,昨日起邀上海中外当局作私人谈话》,天津《大
                  公报》,1932 年 3 月 23 日,第 3 版。
                     ⑥  《调查团视察战区详记:李顿对日军暴行不满》,天津《益世报》,1932 年 3 月 27 日,第 3 版。
                     ⑦  《颜惠庆通知国联大会,中国接受决议案并申述最要三点,调查团到沪受严肃欢迎》,天津《大公报》,1932 年 3 月 15 日,
                  第 3 版。
                     ⑧  《到沪后之国联调查团,顾、吴、郭等昨分别宴会招待,离沪前将视察淞沪各战区,莱顿告报界:调查东事出以公正》,天津
                  《大公报》,1932 年 3 月 16 日,第 3 版。
                   7 0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