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抗日战争研究》2022年第三期
P. 58

抗日战争研究               2022 年第 3 期

                   摇无主”,为振奋士气,毛泽东在强调发动群众、扩大自己的同时,没有再要求八路军立即分散,而
                   是指示各部“多打小胜仗”,如一一五师徐海东旅应尽快开赴吴城镇地区,配合一二〇师一部作战,
                   一二九师师部以及陈赓旅应于太行山脉地区,争取打几个小胜仗。                                 ①  此后,面对日军对各根据地的
                   围攻,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前线将领,为打破日军攻势,都曾多次主张一定程度地集中兵力对日军作
                   战。 ②  按照彭德怀的说法,八路军作为一支正规军真正采取以分散兵力,发动群众的游击战为主要
                   作战原则,则要到 1938 年 4 月粉碎日军“九路围攻”之后。                      ③  对于作战原则从运动战为主向游击战
                   为主的转变,毛泽东在同年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也曾表示,我们“相当顺利地执行了这个转变”。
                   这是“广大的干部适时地接受了中央的正确指导和灵活地观察情况而获得的,虽然曾经在中央和
                   一部分军事干部之间发生过严重的争论”。                     ④
                       综上所述,忻口战役和娘子关战役期间,毛泽东和朱德等前线将领均对运动战持一种积极态
                   度,故八路军采取了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作战原则。 不过,此时运动战的内涵,已不是平型关
                   战役时进行的集中大规模兵力的“大仗”,而是更多地以袭敌扰敌、破坏交通、阻敌增援等带有游击
                   性的形式为主;游击战虽仍以部分兵力实施,但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已逐渐得到前后方一致的认同,
                   成为八路军的“中心任务”。 至太原沦陷,特别是粉碎日军的“九路围攻”后,分散兵力、发动群众的
                   游击战开始成为八路军主要的作战原则。                    ⑤


                                                             结  语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内部围绕八路军的作战原则问题曾有过一定讨论,并在八路军的
                   作战行动上有所体现。 自平津沦陷至 1937 年 9 月底,以毛泽东为主的中共领导人均坚持以游击战
                   为主的作战原则。 在执行这一作战原则的过程中,部分前线将领基于对山西战局的分析,领导初到
                   华北前线的八路军进行了一场典型的运动战———平型关大捷。 受此影响,毛泽东对运动战亦表现
                   出一种积极的态度,此后在忻口和娘子关战场,指挥八路军各部主要以袭敌扰敌、破坏交通、阻敌增
                   援的形式配合了国民党军的作战。 与此同时,八路军将领亦坚持以部分兵力实施分散兵力、发动群
                   众的游击战。 及至太原会战末期,这一作战原则逐渐成为八路军的“中心任务”。
                       八路军之所以在这一时期采取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作战原则,很大程度上是根源于对日



                      ①   《过渡期中八路军在华北的任务》(1937 年 11 月 13 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116 页。
                      ②   《对进攻晋察冀边区之敌的作战方法》(1937 年 12 月 5 日)、《 一二〇师应与傅作义协力击破西进之敌》 (1938 年 3 月 6
                   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126、185—186 页;《朱德年谱(1886—1976)》(中),第 728、735—736、761—762、782—783 页。
                      ③   彭德怀传记编写组编:《彭德怀军事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82 页。 1938 年 4 月 4 日,华北日军以 3 万余兵
                   力分九路向八路军晋东南抗日根据地进攻。 对此,八路军以一二九师为主力,一一五师等部配合,经过半个多月的作战,粉碎了日
                   军的围攻计划。 参见《彭德怀军事文选》,第 88 页注释(2);《朱德传》(下),第 536 页。
                      ④   《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 年 11 月 6 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426 页。
                      ⑤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九路围攻”之后,八路军各部虽主要采取分散兵力的游击战,但不仅此时有部分的运动战,而且随
                   着日后战局的发展,亦有数次集中兵力进行运动战的情况,百团大战即是其中一例。 按照毛泽东在《论持久战》 中的说法,八路军
                   的作战原则应为“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此外,有论者注意到八路军前线将领在日后的作战中仍强调
                   集中兵力的运动战,提出中共关于作战原则的分歧要到百团大战之后才完全消弭(邹铖:《全面抗战时期八路军作战原则探析》,
                   《抗日战争研究》2020 年第 1 期)。 其实,毛泽东在《论持久战》及之后的表述中,虽重视游击战,然自此却未再反对过有利条件下
                   的运动战,而且,如前述,面对日军的“围剿”,毛泽东多次指示前方在有利条件下集中优势兵力对敌作战。 百团大战之后,八路军
                   确实一度实行普遍的分散游击战,然在战局发生变化的 1943 年下半年,随着日军在华北兵力减少,毛泽东和前线将领又开始策划
                   一定程度的集中兵力作战。 所以,或不能仅仅以是否主张集中兵力作战作为衡量毛泽东和部分前线将领在八路军作战原则方面
                   存在不同意见的唯一标准。
                    6 0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