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1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211

第十一章  关于犹太难民集体记忆和“中国情结”的理论思考                199



                    13排房屋,每排17 ~ 24幢;西斯文(今新闸路632 ~ 712号)里布置11排房
                    屋,每排16 ~ 23幢。弄内房屋采用欧洲联排式布置,三围合布局,属老式石

                    库门后期建筑,绝大部分住宅为单开间,联列房屋的两端为2间1厢式,石库
                    门门头采用半圆形山花装饰,窗上有扁圆券,窗下设红色砖砌雕饰。1992年,

                    斯文里内的住宅因长期严重超负荷承载,年久朽损,已难以修缮而被拆除改建
                    为现代商业、住宅建筑。
                        7. 卡尔登公寓

                        1934年,沙逊洋行投资的业广地产公司在帕克路(今黄河路)65号兴建
                    了由凯司洋行设计并监工的一幢公寓。1935年公寓竣工,因与“卡尔登大戏

                    院”相近,而取名“卡尔登公寓”。大楼最高11层,部分7层,底层提供出租
                    作为店面,楼上则为单间或几套间的高级公寓,房间沿街建有阳台。当时建成

                    时,内部地板全部用细柳安木,并配备高级卫生设备。公寓里处处是铜制的把
                    手、锁、徽记。公寓等级森严,设有四架楼梯,供不同层次的人进出。每个层
                    面有25个套房,S形走廊上铺设地毯。1956年由房管部门接管,当时卡尔登

                    大戏院已改称“长江剧场”,大楼也随之更名为“长江公寓”。1974年后,又
                    加高至13层,沿街加盖为8层。上海文化名人张爱玲曾在此居住,直到其离开

                    上海。
                        8. 第一西比利亚皮货店

                        1935年,俄国犹太商人格里高利·克列巴诺夫(Gregori Klebanov) 在静安
                    寺路(今南京西路)1172 ~ 1174号开设了著名的第一西比利亚皮货店。此后
                    又在静安寺路1151号和霞飞路895号开设了两家分店,成为上海滩上最著名的

                    经营中高档皮货的商店,也是当时上海最大的外侨商号之一。新中国成立后,
                    第一西比利亚皮货店曾改名为东方皮货商店、东方皮毛服装厂,1985年恢复

                    原名。


                       (三) 卢湾区 (现并入黄浦区)

                        1. 华懋公寓
                        1929年,新沙逊洋行组建的华懋地产公司委托公和洋行设计、新荪记营

                    造厂承建的华懋公寓竣工(今长乐路189号) 。公寓仿英国城堡,属传统的哥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