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25

第一章  欧洲犹太难民来华避难的远因近由              13



                    化上对这个问题作深层次分析,也许更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上海成
                    为犹太难民避难地的原因。

                        一些学者认为,世界上有许多古老的文化,但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能始
                    终维护本文化主体精神而一脉相承的,仅存中华文化和犹太文化。犹太文化从

                    萌芽至今已逾5 000年,虽历经盛衰,与各种文化碰撞、冲突、交汇、融合,
                    但其主体犹太教却一以贯之,始终是维系世界各地犹太人的精神纽带。同样,
                    中华文化虽屡遭外来文化的冲击,但其主体儒教却保留着最初的特征。而在这

                    同时,其他许多文化在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却失去了原有的特征,
                    如历史悠久的古罗马文化和古埃及文化就先后被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融

                    合。当然,这只是中犹两大文化最根本的共同点。如具体研究中犹两大文化之
                    内涵,它们还有许多相通之处。这些共同之处,也正是反犹主义难以在中国社

                    会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开封犹太人在1489年树立的石碑上写道:“我们的宗教与儒家学说只有很
                    小的区别。两者都在言行上尊重天道,敬重祖先,忠于君王,孝敬父母,善待

                    妻室。两者都重天伦,敬官长,广交友。”(原文为“其儒教与本教,虽大同小
                    异,然其立心制行,亦不过敬天道,尊祖宗,重君臣,孝父母,和妻子,序尊
                                                  7
                    卑,交朋友,而不外于五伦矣。”) 这在后面还要详细分析。
                        总体来看,中犹文化的可融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重视家庭伦理,是中犹两文化的一个共同特点。中国人和犹太人历
                    来都十分重视家庭伦理。在中国,重视家庭的观念早在奴隶社会后期就已萌
                    生。秦汉时期这种道德规范更加系统化。《孝经》开宗明义讲 :“孝为百行之

                    首”,把孝看成是一切德行之根本。“三纲五常”中的“三纲”表现在家庭关系
                    上,就是家长统治,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孝”和“顺”。这种家庭伦

                    理观念,在中国一直长期沿袭,至今仍有很大影响。同样,犹太人也自古就重
                    视家庭伦理,历来有孝敬父母的传统。“摩西十戒”把孝敬父母当作一条道德
                    标准加以确立,希伯来律法则把敬重父母进一步规范化,这种道德规范千百年

                    来一直沿袭,被犹太家庭奉为经典。维持家庭和睦,注重长子作用,也是中犹



                    7  陈垣和叶瀚 : 《开封一赐乐叶教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第2页。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