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7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347

第十九章  来华犹太难民特点之四 :            335
                                                           犹太难民群体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化素质


                    续在中国演奏和教学,直至生命的终点。卫登堡永远活在中国音乐人的心中。
                        奥地利犹太人范尼 · 吉泽拉 · 哈尔彭(Fanny Gisela Halpern),汉名韩芬,毕

                    业于维也纳大学,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瓦格纳 · 尧雷格教授,也是精神分析法
                    鼻祖弗洛伊德的学生。1933年,她应国立上海医学院之聘来沪任教,后又在上

                    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担任神经系主任,开设精神学和神经学课程达10余年。纳
                    粹开始反犹后,韩芬也成为上海犹太难民社团的一员,并为犹太难民们提供精
                    神卫生方面的咨询。韩芬特别强调以医院及医学院作为训练各式精神卫生专业

                    人才的主要基地,也重视社会服务、成人教育在拓展精神卫生网络方面的作用。
                    她在建立上海,乃至全中国神经、精神科教医疗网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戴维 · 路德维希 · 布洛赫(David Ludwig Bloch,根据上海话发音起中文名
                   “白绿黑”),1910年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犹太家庭,1940年来上海避难。白

                    绿黑擅长木刻,细致绵密,最著名的作品是《黄包车》画册。其中一幅幅的画
                    页,展示出黄包车在各种各样不同的场合所起的不同作用。1942年12月举行
                    的白绿黑个人画展上,除了版画以外,还有白绿黑的50幅油画和水彩画,其

                    中不少是在上海创作的。1943年5月5—8日,白绿黑又与其他13位犹太画家
                    在上海犹太总会举行了犹太画家在上海的首次联合画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后,白绿黑于1946年在上海成了家,后移居美国。白绿黑的画展,曾在华盛
                    顿、纽约、洛杉矶举办多次,还在法兰克福、柏林、特拉维夫、耶路撒冷、伦

                    敦、巴黎等地展出。1996年,他曾回到“第二故乡”上海“探亲”。
                        沃尔夫冈 · 弗兰克尔(Wolfgang Fraenkel),是在音乐上具有多方面精深造诣
                    的奇才,作曲、钢琴和提琴演奏、乐队和合唱指挥样样擅长。弗兰克尔出生在

                    柏林,于1939年四五月间流亡上海。弗兰克尔到沪后,便在上海国立音专(上
                    海音乐学院前身)上课,也通过私人讲授培养学生。他的中国学生中,有诸多

                    后来成名的人物,如丁善德、瞿希贤、汤正方、桑桐、管荫深、李乃聪、庞宪
                    聘、杨马石、李德伦、刘如曾、张宁和、朱建、董光光等人。根据德国慕尼黑
                    巴伐利亚州图书馆藏的弗兰克尔档案,他共创作了6部交响曲,其中的第三部

                    始作于1940年,第四部作于1944年,都是他居住上海时期。上述档案还提到,
                    他从1939年至1947年居住上海的8年间,共写了6部作品,有交响音乐、歌剧、

                    声乐曲和钢琴曲,但完成的仅有2部。弗兰克尔在上海的指挥和演奏活动,大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