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37

第二章  犹太难民来华的路线、时间、人数和安置情况(1933—1941)             25



                                       早期来上海的犹太难民人数



                        从1933年开始就有犹太难民来到上海。当时,虽然希特勒已经开始在德
                    国排犹,但由于对面临的威胁认识不清,这一时期德国犹太人的外迁人数不是

                    太多,再加上很多人以周边欧洲国家为避难的主要目的地,因此来上海的人很
                    少,其中大都是与上海有些联系的,或有亲戚在上海,或曾在上海生活过,或
                    其工作过的德国企业与上海有关系等。1933年纳粹上台后首批抵沪的德国犹

                                           2
                    太人约12个家庭百余人。 他们是坐意大利邮船公司的班船抵达汇山码头的。
                    此后直到1938年夏,抵沪德国犹太人的总数也不是很多,大约在1 000人左

                    右,有些人又经上海去了中国境内其他地方或离开上海去了其他国家。
                        有学者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一阶段来沪的犹太人还不能算难民,

                    只能算侨民。不过,也有学者认为,由于希特勒的排犹始于1933年初,在排
                    犹开始后来沪的德国犹太人显然是感受到了迫害或威胁才被迫离开德国来沪避
                    难的,因此他们都应该属于“难民”这一范畴之内。这一阶段来沪的犹太人大

                    都是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知识分子,如医生、律师、教师和企业家,随身带有
                    一部分积蓄,因此较易在上海找到工作或者自己开业,生活水平居犹侨的中等

                    水平,一般都居住在租界。
                       《以色列信使报》1933年10月1日报道称:“根据我们收到的邮件信息,
                                                             3
                    10名一流的德国犹太医生正在前往上海途中。” 到该年底,移民到上海的德国
                    犹太医大约在30人,不少都是名医,并在租界开设了自己的私人诊所。理查
                    德·罗文伯格医生曾在德国圣乔治医院担任神经科医生,并有多部医学专著。

                    卡尔·摩西医生是柏林出版巨头摩西家族的后裔,擅长儿科疾病,在柏林享有
                    极高声誉,并长期担任当地一家大型儿科诊所的首席医生,该诊所每月有大约

                    4 000个门诊,是同业中的模范机构。加库伯维斯基医生是德国犹太裔牙医及
                    口腔和下颚外科专家。一战期间,他在前线担任牙科和下颚医疗站负责人,被
                    授予铁十字勋章。战后,他被任命为一家公立医院的牙科部主任。他们的到




                    2  前引马斯文“浅论上海的犹太难民”,第286页。
                    3  《以色列信使报》1933年10月1日。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