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38

26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1933—1945):
                     史述、理论与模式


              来,给上海犹太社区带来了新的活力。《以色列信使报》主编,也是上海犹太
              社团领袖之一的埃兹拉夫妇在其位于太平花园6号的寓所为新来的德国犹太医

              生举行招待会,以示接风。当第一波德国难民潮开始席卷世界的时候,只有屈
              指可数的人敢于长途跋涉来到中国。这支主要由职业人士组成的先锋队毫不困

              难地取得了成功,定居上海、汉口、北平和南京等城市。
                  1938年8月开始,由于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变本加厉,逐步升级,并
              且随着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向欧洲其他国家扩展,使得德国和中欧

              国家的犹太难民纷纷外逃,以求生存。以下是《以色列信使报》1938年8月到
              10月的一系列报道。

                 “1938年8月15日,德国兼并奥地利后,首批15名奥地利犹太难民乘意
              大利邮船公司康悌卑安克麦诺号邮船抵达上海。这批难民曾是维也纳的富有阶

              层,离开之前每人却只得到20马克的路费,令人悲痛伤怀。犹太人如此惨遭
              劫难,离乡背井,实在令人目不忍睹。上海犹太难民救援组织到码头迎接。”
                 “8月28日,又有10名奥地利犹太难民乘意大利邮船公司罗索号邮船抵达

              上海,其中包括1名妇女和2名儿童。他们离开奥地利经由意大利抵达上海,
              两周前先期到达的奥地利难民前往迎接,并负责把这批难民带到预先安排好的

              住所。刚到上海的这批难民遭遇了与第一批15人相同的困境,他们离开德国
              时,身上也只有20马克,即1英镑。由于在船上有所花费,到达上海后几乎身

              无分文,就连到安置住宿的交通费用也支付不起。”
                 “9月11日,一批欧洲犹太难民一行6人搭乘意大利邮船公司维多利亚号
              邮轮抵达上海。其中有1名德国犹太籍医生,其余5人均来自奥地利,3名商

              人,1名工程师,还有1位女士是其中1位商人的妻子。”
                 “10月18日,一批来自德国和奥地利的25名犹太难民乘康悌卑安克麦诺

              号邮船抵达上海。其中19位男士,5名妇女和一名儿童。少数难民可以讲英
              语,其中大多数陷入财政困难。”



                          “碎玻璃之夜”后来沪犹太难民人数剧增



                  1938年11月的“碎玻璃之夜”后,从幻想中醒来的德奥犹太人开始拼命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