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72

60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1933—1945):
                     史述、理论与模式


              有100余名锡安主义份子。他们几乎代表了锡安主义运动内部的所有派别,有
              些人如瓦尔哈夫蒂格(Zorach Warhaftig)、伊鲁托维奇(L. Ilutovich),伯格曼

             (S. Bergman),多伯基勒(Y. Dobekirer)等都是波兰和东欧锡安主义运动的重
              要领导人和活动家。除了这100多人外,其他波兰犹太难民也普遍同情锡安主

              义运动。这股波兰锡安主义力量注入上海锡安主义运动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增
              强了上海锡安主义运动的实力。



                              犹太难民锡安主义组织的分分合合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局势的急剧变化使锡安主义运动
              内部由来已久的歧见进一步激化,主要围绕两个问题 : ① 是否要在反法西斯

              斗争中联合英国 ;② 在世界大战条件下如何推进锡安主义运动。
                  上海锡安主义运动内部同样因这些问题产生了争论,而且还在如何看待
              日本当局,怎样在上海的特殊环境里开展锡安主义活动等问题上出现了分歧。

              由于这些歧见,“西奥多·赫茨尔”锡安主义总会于1941年发生分裂,一部分
              成员退出该会,另外组织了“锡安人”(Zion Zioni)和锡安主义协会(Zionist

              Association)两个团体。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军队占领上海租
              界,将英、美等国公民作为“敌侨”对待,这对以英籍犹太人为主的上海锡安

              主义协会是个沉重的打击,使其处于瘫痪状态而难以开展活动。
                  1943年2月日本当局在虹口建立无国籍难民隔离区后,德奥籍锡安主义份
              子也陷入了困境,但又使他们团结起来。在进入所谓的隔离区后,“西奥多·赫

              茨尔”锡安主义总会、“锡安人”和锡安主义协会又联合成一个组织,起名
              为锡安主义组织(上海)(Zionist Organization Shanghai),选举P·帕纳斯(P.

              Parnes)为主席。由于当时日本与苏联没有打仗,俄罗斯犹太人的锡安主义组
              织仍能在上海不受限制地开展活动。



                         中国抗战期间上海锡安主义运动的主要活动



                  在这8年里,包括犹太难民锡安主义组织在内的上海锡安主义运动的活动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