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73
第三章 上海的欧洲犹太难民社区 61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大力救助犹太难民。由于各锡安主义团体均有严密的组织、固
定的成员和较强的领导核心,因此在救助来沪犹太难民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
的组织和协调作用。犹太难民初抵上海时,塞法迪锡安主义分子立即号召整
个犹太社团行动起来救助受难同胞。如前已提到,上海各界首次讨论救助犹
太难民事宜的会议,就是由伊利·嘉道理之子霍瑞斯·嘉道理于1938年10月
召集的。嘉道理家族还捐了大笔钱款在虹口办了一所专门免费接收难民子女
的学校。俄国锡安主义团体虽然不如塞法迪团体那样财大气粗,但它们人数
多,活动能力强,做了大量细致、繁杂的具体工作。前述 1941年在上海建立
了援助东欧犹太难民委员会,俄国锡安主义分子在其中就起了重要作用。太
平洋战争爆发后,特别是无国籍难民隔离区建立后,俄国锡安主义团体更利
用其合法地位发挥了其他锡安主义组织所无法发挥的作用。当然,德奥波犹
太难民自己的锡安主义团体建立后,在组织难民团结互助,共同奋斗方面也
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其二,办了一批宣传锡安主义的报纸杂志,为上海犹太社团(特别是犹
太难民)提供了精神食粮。1937年后,上海犹太社团人数剧增,对精神文化
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一批犹太人办的报纸便应运而生,
其中办得比较出色的是几种锡安主义报刊。由D.拉宾诺维奇创办并任主编的
《我们的生活》(Our Life)周刊,以俄、英、意第绪语三种文字出版,1941年
后在上海犹太人(特别是俄国犹太人)中影响较大,一直积极宣传锡安主义
思想。由O.莱温任主编的《上海犹太早报》(Shanghai Jewish Chronicle)也
是一份影响较大的持锡安主义观点的报纸,以德、英两种文字发行,在讲德
11
语的犹太难民中颇受欢迎。 其他如《黄报》(Die Gelbe Post)、《上海周报》
(Shanghai Woche,后改为《8点钟晚报》——8 Uhr Abendblatt)、《上海邮报》
(The Shanghai Post)、《言报》(Das Wort)、《我们的世界》(Unser Welt)等也
都在不同程度上带有锡安主义色彩。1943年7—10月,在无国籍难民隔离区内
还出现过秘密印刷的德语刊物《新闻》(Davar),在犹太难民中宣传锡安主义
11 《上海犹太早报》即《上海犹太纪事报》在二战后改名为《上海回声》(Shanghai E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