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88

76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1933—1945):
                     史述、理论与模式


                  虽然布告中未用“犹太人”或“隔离区”的字样,但与布告同时发表的
              一篇文章将“无国籍难民”一词定义为“1937年以来由德国(包括以前的奥

              地利和捷克)、匈牙利和以前波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等国来上海
              避难至今无国籍者”,指的就是欧洲犹太难民。于是,约有1.4万(一说1.8万)

              名犹太难民,包括收容所的2 800名住户在内,被迫迁入“指定地域”。23日
              晚,主管搬迁事务的日本官员久保田在犹太总会召集了上海阿斯肯那齐犹太人
              开会。会上久保田辩解说,发布这一公告并不反映日本人民的反犹情绪,而是

              因为上海的住房与食品供应问题严重,必须对几千名无国籍者进行某种控制,
              并呼吁俄国犹太人与他们合作。实际上,久保田的讲话是一份最后通牒,威胁

              犹太人如不与日本当局合作就会受到“严惩”。
                  于是,欧洲犹太难民们开始了他们上海避难生涯中最为艰难的“隔都时

              期”。在此之前,英籍塞法迪犹太人已被作为“敌侨”而监禁。俄国犹太人虽
              然仍没有失去自由,但也面临着随时可能降临的危险。

                  三、 战后关于“梅辛格计划”的争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上关于“梅辛格计划”一直存在着很大的

              分歧和争议。焦点是 : 其一,到底有没有“梅辛格计划”? 其二,“梅辛格计
              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关于第一个问题,起因在于上海“最后解决”方案的原始书面文件一直
              没有被找到。实际上,德国和日本当局在战争结束前销毁了大量可能被作为罪
              证的文件,因此许多涉及屠杀和迫害的文件档案消失了,上海“最后解决”方

              案也许就是其中之一。于是,就有人提出,这个“梅辛格计划”可能根本就不
              存在,因为没有书面证据,就像有些人否定南京大屠杀、奥斯维辛集中营等法

              西斯罪行的论调一样。感谢国际上一批具有正义感的学者,他们认为口述史料
              同样可以作为证据,于是开始采访许多亲历者。特别是美国著名学者马文 · 托
              克耶,几十年如一日,采访了许多亲历者,包括1942年时担任日本驻上海副

              领事的柴田和美犹联合分配委员会常驻上海代表劳拉 · 马戈利斯等人,初步搞
              清了“梅辛格计划”的基本情况。研究大屠杀问题的国际权威机构西蒙 ·  维森

              塔尔中心、上海犹太研究中心、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美国中犹研究会、依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