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90

78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1933—1945):
                     史述、理论与模式


              第六章
              犹太难民与中国人民:


              同甘共苦的患难友情
















                  犹太难民来到中国,就必然要与中国人接触和交往。在他们来到之前,

              中国人与塞法迪犹太人和俄国犹太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历了近百年的变迁,而犹
              太难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的关系,在纳粹大屠杀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这一大背景
              下,更具有互相援助、同甘共苦的特征。


                  一、 犹太难民到来之前中国境内的中犹关系


                  1840年后在沪港两地形成的塞法迪犹商集团带有浓厚的英国色彩,高居
              于一般中国人之上。这其中主要有几个原因 : 其一,塞法迪犹太人虽然加入了

              英国籍,但在那些正统的盎格鲁——撒克逊绅士们眼中仍是“异族异教”之
              人,因此他们不得不努力融入英国文化,以冲淡英国上流社会对他们的偏见 ;
              其二,在中国,他们的英国身份倒使他们可以获得所有英国人都能得到的特

              权,这是他们在中国这样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经商致富所必不可少的,
              所以他们一般都积极参加英国社团的各项活动 ; 其三,他们也与中国人交流,

              但主要接触的是中国社会中最为洋化的买办、官僚和富豪这三类人,而很少有
              机会与代表真正的中国文化传统的中下层民众打交道。一个最能说明问题的例
              子是 : 大多数在华塞法迪犹太人平时都讲英语,很少有人认真学习中文,会讲

              国语或地方语言如上海话、广东话的更是极为稀罕。塞法迪犹太人办的文化
              事业如报纸杂志等,也都是面向他们自己那个小小的社区的。1925年,一位

              英国犹太活动家在访问了香港犹太俱乐部后写道 :“这个俱乐部的摆饰颇具伦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