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2023年3-4月
P. 12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
                 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而“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
                 深叶茂”。   ①  这是党的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 在此,笔者就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
                 要结合,为什么能够结合以及怎样结合的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之路。
                 恩格斯指出,每个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必须完全脱下它的外国服装”,因为“我们自己创造着我
                 们的历史,……但是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
                 用”。 ②  党对百年奋斗历程的总结,同样得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
                 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 的重要结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
                                                                           ③
                 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依托、彼此融通、彼此成就。 只有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文
                 化土壤,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华大地生根、开花、结果。 同样,中华传统文化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激
                 活其精华才能焕发生机。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各种文明虽然存在发展的特殊性,但人类社会发展存在共同的、普遍的
                 发展规律。 中华文明也不例外。 马克思主义要被刚刚步入近代的中国社会所接受,必须能够解释
                 中国社会发展的新问题、能够回应中国社会近代转型中所面临的困境。 以马克思主义诠释中华文
                 明的发展历程,为这一有着五千余年连续发展的东方文化寻找在世界发展史中的定位,回答近代变
                 革的时代之问。 刘大年认为,“在历史学领域里,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第一次科学地解答了这个问
                 题”。 以李大钊、郭沫若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态理论、辩
                 证唯物论验证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合则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应用于研究中国历史,根据在哪
                 里? 根据不在中国历史之外,只在中国历史运动之中。 甲骨钟鼎文字和先秦以下浩如烟海的文献
                 记录表现的中国社会制度、历史演变,有什么样子,马克思主义才能够讲出什么样子。 马克思主义
                 的应用,改变了的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而不是改变了客体的存在”。                              ④  可以这样认为,中国的马克
                 思主义,特别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正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中
                 创立并发展起来的;因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所做的工作,“就是穿起中国民族服装,把一个本
                 来陌生的科学思想认识体系民族化,来发展、创造我们民族新文化的工作”。                                 ⑤  离开中华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难以在近代中国得到传播与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样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8 世纪
                 的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世界通往现代化的大门,资本的扩张把人类文明的发展推向了更高的阶


                    ①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
                 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 2022 年版,第 17—18 页。
                    ②  恩格斯:《美国工人运动》《恩格斯致约瑟夫·布络赫》(1890 年 9 月 21—22 日),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
                 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276、604—605 页。
                    ③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 年 11 月 17 日,第 1 版。
                    ④  刘大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组织编选:《刘大年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第 239—240 页。
                    ⑤  刘大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刘大年集》,第 240 页。
                                                                                                     1 1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