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2023年3-4月
P. 126

郑泽民 / “庚子西狩”时期电报通讯机制考析

                     因京津间联军的行军电报线得以充用,迟至八月下旬,“北翼”保定通过差递配合电报传输的
                 情形终被打破。 根据千叶正史的考察,联军自六月攻陷天津起,便开始着手铺设以大沽、塘沽为起
                 点的军线;七月二十一日占领北京,美、英、日、俄、法、德诸国的军线亦随即延伸而至。                                    ①  李鸿章抵
                 京后,不得不依靠美国的军线沟通京津。                 ②  而天津与大沽之间,中方则利用丹麦所设的津沽陆线,
                 但需“照给现价,密码可发”。           ③
                     促使“北翼”消退的另一个因素是沪沽水线的辟设。 早在“ 西狩” 前,联军为了方便与本国
                 联络,欲托在华业务最广的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和英国大东电报公司铺设上海—烟台—大沽的水
                 底电报线。 为避免丧失利权,盛宣怀在七月以中国电报总局的名义与这两家公司订立合同,贷

                 款 21 万英镑,委托它们代为设线,以保障清政府对该线的所有权。                            ④  七月末,烟台—大沽段先行
                                                     ⑤
                 完工。 由此可以推测,八月初奕劻抵京后 ,京师与行在以及南方诸省之间便可沿京津行军线—
                 津烟水线—烟沪陆线进行联络、沟通政情,而不必再经保定中转陆路。 盛宣怀在八月二十一
                 日的电文中提及,“ 烟、津由水线;津、京暂由行军洋线” ,可知该线路的正式启用不会迟于八
                                                                    ⑥
                 月下旬。 之后不久,烟台—上海段电报线路也顺利完工。 于是在闰八月初,京沪间电报线路
                 又调整为京津行军线—津沽陆线—沪沽水线 ,这基本可视作庚子西行期间沟通两地的主流电
                                                           ⑦
                 报线路。
                     (二)“幸陕”至“回銮”前后电报线路的调整
                     整体观之,以上海为枢纽的电报线路在推动京师与行在互通政务方面是行之有效的。 但由
                 于西线久未修复,山西行在始终需要依靠“西翼”经陆路转递情报,“军情瞬息千变,若罔闻知,凡
                 有紧急军务,皆驿递陕西以达东南各省,甚不便” ,信息时效性仍有待提升。 于是,闰八月初六
                                                              ⑧
                 日,两宫宣布不日将“西幸长安”。 上谕中点明,此举一因山西“适值荒欠”,难以供应行在食用;二
                 因太原电讯断毁,“京外往来要件,转辗每多延误”。                       ⑨  这表明晋省通讯条件不足是两宫西迁的
                 要因。
                     两宫于闰八月初八日自太原启銮,九月初四日抵达西安,开始了长达一年的“ 幸陕” 时期。
                 当时西安的电报系统相对完好,可直接与上海联络,继而由上海联络京师。 自此,西安不再扮
                 演上海电报线路的“ 西翼” 陆路中转地的角色,而转为电报收发地。 其重要性正如盛宣怀所

                                          0
                 言,“ 办事重大,一如京城”。          I  由此开启的电讯新局面,在时效性上较前有所好转,表 1 可约略
                 展现。






                    ①  千葉正史『近代交通体系と清帝国の変貌———電信·鉄道ネットワークの形成と中国国家統合の変容』、229 頁。
                    ②  《寄盛京堂》(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初一日),顾廷龙、戴逸编:《李鸿章全集》第 27 册,第 357 页。
                    ③  《盛宣怀致刘坤一电》(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初三日),陈旭麓等主编:《盛宣怀档案资料》第 2 卷,第 263 页。
                    ④  薛轶群:《万里关山一线通:近代中国国际通信网的构建与运用(1870—1937)》,第 37 页。
                    ⑤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事日志》下册,中华书局 1987 年版,第 1098 页。
                    ⑥  《盛宣怀致刘坤一、张之洞电》(光绪二十六年八月二十一日),陈旭麓等主编:《盛宣怀档案资料》第 2 卷,第 237 页。
                    ⑦  《盛宣怀致刘坤一电》(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初三日),陈旭麓等主编:《盛宣怀档案资料》第 2 卷,第 263 页。
                    ⑧  《西巡大事记》,王彦威、王亮辑编:《清季外交史料》第 9 册,第 4641 页。
                    ⑨  《上谕》(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初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上谕档》第 26 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版,第 326 页。
                    0  《盛宣怀致孙宝琦函》(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十五日),香港中文大学数码典藏,盛宣怀档案,sxh02 - 0027。 本文所引盛宣

                    I
                 怀档案,均为香港中文大学数码典藏,以下藏处略。
                                                                                                    1 2 5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