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2023年3-4月
P. 123
2023 年第 2 期
驿递,无须京员前往”,多寿甫出京便折回。 ①
可见,西行初期由于两宫行止难测,“已至何所,将来驻跸何处,侦探文报,言人人殊”。 ② 留京
官员若欲上达天听,只得依靠官员亲往或转借商递等方式传递奏折。 至八月上旬,两宫所在逐渐明
朗,京外驿递亦渐次恢复,便不需官员亲往递折。
同时,行在亦急欲探知京师情形。 翰林院编修高枬曾在两宫出走数日后,于京中“恰遇太后派
内奏事某来京密探”,遂顺势将所拟之折“交之驰递”。 ③ 这表明慈禧对京中局势十分关切,遣太监
回京采集内情。 同样囿于通讯渠道窒碍,行在对留京官员的指示起初亦只能靠陆路驿递传达。 七
月二十三日,两宫在怀来县城颁旨,对京师和行在事务分别作了部署:
军机大臣字寄 大学士荣、徐、户部尚书崇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三日奉上谕,荣禄、徐桐、崇绮均着留京办事,所有京城军务及地方
情形随时奏报,以慰廑系。 其余应行随扈各员速赴行在。 将此谕令知之,钦此。 遵旨寄信
前来。 ④
该旨体例属于“廷寄”,有别于内阁明发的上谕,是由军机处封交寄送,通过“马拨驿递”之法送
达相关官员的下行文书 ;与以“奉旨”“钦此”起迄的“电旨”也有本质不同,后者同样由军机处拟
⑤
定,但由电报发出。 ⑥ 该旨末标明“由堂交奇克伸布差递”,所谓“差递”,即指专差“马拨驿递”。 而
依据距离及事情缓急,行在“廷寄”又多有“由六百里加紧各谕令知之” 及“由五百里各谕令知之”
之别。 ⑦ 只是当时不仅电旨难行,即便“廷寄”亦存在驿路阻滞的风险。 该旨在奇克伸布遣人送出
后数日竟因未能送达而折回,军机处只好“重缮”,改交何乘鳌再行差递。 ⑧ 这表明驿路之难行,也
可解释朴寿何以选择只身亲往。
也正因行在的信件难以直达已然沦陷的京师,保定再度发挥了信息周转的作用。 前旨发出两
日后,两宫又寄谕荣禄等人,命就议和之事“彼此熟商,迅速设法办理”,注明“六百里由县递至保
定,交廷雍转递京城”。 ⑨ 是以该谕旨先由怀来县以差递之法送往保定,交与护理直隶总督、直隶布
政使廷雍,再由其转递留京官员。 八月初六日,行在发出上谕,催促京官速来随扈:“前有旨命在京
之御前大臣、王、贝勒、贝子、公等暨各部院堂官迅赴行在,计廷雍已将此旨传知” ,亦可见保定和
I
0
廷雍在行在与京师的沟通上发挥的作用。 该谕迟至八月二十二日才由廷雍交与昆冈 ,积隔竟达
I
1
① 《恽毓鼎庚子日记》,光绪二十六年八月十一日,《义和团运动史料丛编》第 1 辑,第 64 页。
② 文悌:《庚子西幸纪程》,宋廷模等著,郭道平整理:《庚子事变史料四种(外一种)》,凤凰出版社 2018 年版,第 77 页。
③ 高枬:《高枬日记》,光绪二十六年八月初三日,《庚子记事》,第 183 页。
④ 《寄谕荣禄等着留京办事随时奏报军务地方情形事》(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军机
处电报档汇编》第 2 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85 页。
⑤ 张德泽:《清代国家机关考略》,故宫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21 页。
⑥ 《奉旨派李鸿章出使俄国着王之春即回任事》(光绪二十二年正月初二日),《清代军机处电报档汇编》第 2 册,第 1 页。
⑦ 《寄谕李廷箫着即日亲自前来迎驾等事》(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三日)、《寄谕永德等着将宁夏购办粮运至山西省城事》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六日),《清代军机处电报档汇编》第 2 册,第 185、188 页。
⑧ 《西巡大事记》,王彦威、王亮辑编:《清季外交史料》第 9 册,第 4651—4652 页。
⑨ 《西巡大事记》,王彦威、王亮辑编:《清季外交史料》第 9 册,第 4652 页。
0
I
《寄谕留京大学士昆冈等着传知诸王大臣及各部院堂官即率司员速来行在》(光绪二十六年八月初六日),中国第一历史
档案馆编:《庚子事变清宫档案汇编》第 7 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56 页。
1
I 《大学士昆冈等奏陈在京各员实难速赴行在折》(光绪二十六年八月二十六日),《 庚子事变清宫档案汇编》 第 7 册,第
157 页。
1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