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2023年3-4月
P. 120
郑泽民 / “庚子西狩”时期电报通讯机制考析
·青年论坛·
“庚子西狩”时期电报通讯机制考析
———以京师与行在的联络为中心
郑泽民
内容提要 “庚子西狩”期间,行在与京师之间的通讯经历了复杂的变动。 起初因通讯不便
且两宫行止难测,留京官员只能通过亲往或转借商递等方式联络行在,行在则多通过差递将
消息经保定转寄京城。 两宫驻晋期间,为保障行政时效,有线电报逐渐成为京师、行在间的
主要通讯载体,一度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西安、保定为两翼的电报、驿递并举机制。 两宫
“幸陕”后,由于京津行军线、沪沽海线的利用,西安、京师两地凭电报线便可通信。 军机处
主导了电奏、电旨的处理,其经手的电报视收发者情形而有“公”“私”之分,反映出行在对外
电讯的实态。 行在电报机制之形成,既有维系清廷有效统治的现实考量,亦是对巡幸传统的
回应;虽确保了对外交涉的效率,却也加剧了各方政见歧出对决策与谈判的不利影响,并因电
奏体系的调整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皇权,体现了电报的“两面性”。
关键词 “庚子西狩” 电报通讯 行在 军机处
作者 郑泽民,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
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二十一日,八国联军攻陷京师,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下称“两宫”)仓
皇离京,一路西奔至陕西西安,是为“庚子西狩”。 “西狩” 期间的朝廷(或称行在) 孤悬于外,且身
处列强进逼及多股政治势力并存的非常环境之中 ,却仍能保障政务不辍、统御四方,这须有一个
①
关键前提,即行在具备可迅速、准确掌握各方动态的信息渠道,而有线电报无疑是当时各种信息渠
道中最为高效的一种。 ② 因此,有线电报构筑的信息网络,实是行在、全权大臣、各省督抚、驻外公
使等在特殊时期得以沟通政情的先决条件,理应给予足够重视。 当前关照到庚子电报活动的研究,
对“西狩”之前京师对外电报线路状况、电报通讯的时间差、电报之于“西狩”的意义,以及外国电报
① 有学者提出当时存在西安、北京、东南等多种势力相纠葛的政治局面。 参见王刚《 从枢臣、全权大臣、东南督抚的互动
看〈辛丑条约〉的形成》,《历史教学》2017 年第 11 期;戴海斌《〈 辛丑条约〉 谈判前后的中方“ 全权” 问题》,《 历史研究》2018 年
第 4 期。
② 关于晚清有线电报的制度与发展情形,参见夏维奇《 晚清电报建设与社会变迁:以有线电报为考察中心》,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
1 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