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2023年3-4月
P. 83
2023 年第 2 期
路军办事处,要求派人到江南领导这里的游击队,如果错过机会,怕会被汉奸来收买,或被国民党反
动派收编。”陈枕白复函一边说明“无锡地区游击队的组织情况”,一边表示自己也在寻找组织,却
未得要领。 直到强学曾、邓本殷两部共同组织的九一八纪念会上,他才见到党的外围组织“华东人
民武装抗日自卫会”派到邓部的联络员陈达。 但陈达表示他只负责在“邓本殷部搞地方游击队工
作”,“地方党的组织工作另有人来搞”。 ①
直至 10 月,中共地下联络员钱子祥才找到陈枕白,并安排王承业到梅村小学与陈见面。 在王、
陈初次会谈中,王为陈恢复组织关系,陈则介绍王住在“德仁里巷阿金家”。 中共无锡县委就此“落
户”梅村。 县委的使命,首先是在东路重建党的组织系统,开展民众武装工作。 王承业的思路也是
清晰的。 第一步是继续为李哲先等“失联党员”恢复组织关系,第二步是争取强学曾部走出“自卫”
藩篱,积极开展抗日活动。 对于甫入东路的无锡县委来说,争取强部有不少便利条件。 如强部领导
班子中有“大革命时期的党员李哲先”,政治部则由陈枕白等老同志掌握,以及强学曾本人所表现
出的开明作风。
不论是时人观感,还是后来回忆,共产党人对强学曾都有不错的印象。 苏常特委报告将强描述
为“比较进步的士绅”,谓其虽表现出“封建和保守” 色彩,但在当地是“有威望的人”,是“爱好名
誉”的。 ② 锡北地下交通员陆富全回忆说,当时大家有个共识,“强虽是地主出身,但还是有点正义
感,拉起的队伍主要是为了保家安民,没有搞打家劫舍”。 强学曾对共产党的联络也有积极回应,
曾多次强调部队要积极“吸收抗战人士”。 ③ 后来在无锡负责财经工作的朱如言也认为,“强学曾
即是地主武装领导人中比较开明的一个”。 ④
针对强学曾及其部队特点,县委制定了灵活的统战策略。 重点从强氏本人“爱好名誉这方面,
找机会替他做名誉,取得他的信任”,“中下级干部都是青帮分子,重义气,我们拿义气同他们联络
感情”。 在下层,“利用封建组织结拜兄弟等方法”,“取得他们的拥护”。 ⑤ 在统战初见成效后,王
承业便动员上海、苏州、无锡城区党员、职工和知识青年陆续加入强部,作为政工骨干。
这批来自城区的青年骨干,至少包括“第一中队指导员李尧生、第二中队指导员陆静波、直属
中队指导员张振华、政治部姚家礽等”。 ⑥ 他们到来后,一方面以其全新的知识与经验,“加强连队
政治工作,建立各种制度,俱乐部,会报讨论会,读书会,识字班”,“各个连队还办壁报,每天不断地
贴到各个村庄和要道口”;一方面按照中共武装工作传统,要求部队切实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
意”,“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和拥护”。 ⑦
为坚定强部官兵抗战“意识”,地方党组织主动策划了针对敌伪的作战行动。 一是策划袭击
“无锡南门外黄泥桥”日军据点,锻炼官兵胆魄。 他们“跑到城内侦察敌情和布置袭击计划”,“动员
卅名战斗员,带了三挺轻机枪,在一天夜晚进行袭击计划”。 当晚因天气原因无法通过铁路,仅“将
机枪向无锡旗站据点打了一阵枪,在城内的同志挂起国旗,散一些传单在街上”。 虽未能“杀伤敌
人”,“倒给敌人一个恐吓”。 结果,“我们这样一做颇得领导人的满意,因而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兴
① 本段及下段均出自《苏南敌后抗日斗争回忆录》,《陈枕白纪念文集》,第 172、176—179 页。
② 《苏常特委一年来开辟澄锡虞地区的工作总结》(1939 年 11 月),《新四军抗日战争战史资料选编》第 2 册,第 174、176 页。
③ 陆富全:《我在抗日战争初期的经历》,无锡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无锡市史志办公室编:《陆富泉纪念文集》,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03 年版,第 177、188—189 页。
④ 朱如言:《抗日战争时期锡东的财经工作》,《 无锡革命史料选辑》 第 5 辑,中共无锡市县委党史办公室、无锡市档案局
1985 年编印,第 85 页。
⑤ 《苏常特委一年来开辟澄锡虞地区的工作总结》(1939 年 11 月),《新四军抗日战争战史资料选编》第 2 册,第 175—176 页。
⑥ 陈枕白:《〈往事与回忆〉摘录(三)》,《无锡文史资料》第 4 辑,第 48 页。
⑦ 《苏常特委一年来开辟澄锡虞地区的工作总结》(1939 年 11 月),《新四军抗日战争战史资料选编》第 2 册,第 176—178 页。
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