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2023年3-4月
P. 82

李雷波 / 秩序的重建:抗战前期江南东路的民众武装、地方党组织与新四军

                 习了过去军阀的作风,在群众中作威作福,欺压群众”,“白天是游击队,夜晚即是土匪”。                                        ①  陈毅
                 说,在江南沦陷区“民众对(有些)游击队的厌恶恐慌心理,达到异常程度”。                               ②
                     截至 1938 年夏,东路各游击武装虽互有联络,但基本“独立为王”,不相统属。 迨至初秋前后,
                 少数地方游击队开始“到处找友军搞联系”,“取得相互支持”,寻求“编为一个系统”。                                    ③  这类寻求
                 系统化的地方诉求,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国民党在江南敌后组建“游击武装”、加强区域控制的国家
                 目标。 当时新四军因组建未久,国民党军统旗下的“忠义救国军”获得了迅速扩充的机遇,仅 1938
                 年至 1939 年春,“忠救”就从 2 个支队 2000 余人扩展到 7 个支队 21275 人。                  ④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诉求也为中国共产党深入江南东路组织民众、重塑地方秩序提供了关键契机。

                                       三、 中国共产党重构江南东路秩序的努力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在东路一度也曾轰轰烈烈。 但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
                 建立及日趋稳固,此区的党组织基本被摧毁。 因而,在该区沦陷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组织的

                 中共活动是缺位的。 陈毅曾谈到,“‘八一三’ 之后,新四军还未成立,我和项副军长都还在山上。
                 如果上海党及八路军办事处马上动员进步青年、文化人下乡来打游击”,“则两年前江南就是我们

                 的了,但上海党把这些机会放过去了”,“这是江南工作中的一个大损失”。                               ⑤
                     陈毅的批评未必完全合理,但沦陷初期江南东路地方党组织的工作薄弱,大体也是实情。 1937
                 年 11 月,中共江苏省委始于淞沪会战的尾声中重建,且最初主要以“隐蔽精干,长期埋伏”方针开
                 展城市工作。 上海沦陷后,中共中央又将大批党员、干部和积极分子动员到大后方去,留在本地的

                 党员仅百余人。      ⑥  直至次年 5 月,中央才明确表示,“省委目前中心任务,是加强对于乡村游击战争
                 的领导,创立许多游击的根据地”,“我们活动的中心是敌人统治薄弱或没有敌人的广大的乡村,被

                 敌人统治的中心城市工作,应服从广大乡村的游击战争”。                         ⑦
                     正是在此战略转变背景下,江苏省委京沪外县工委决定筹建京沪线工委,负责苏锡一带的组织
                 重建。 稍后,京沪线工委进一步改组为江南特委(又称“苏常特委”),以林枫为书记,李建模、王承

                 业为委员,王还兼无锡县委书记。              ⑧  又过了数月,王承业才带着上海商业印书馆的鲁乃铭等以“难
                 民身份”抵达锡北“东房桥朱家”。 王本打算借朱松寿部在无锡北部立足,但因该部已被“忠救”五

                 支队袁亚承部收编,才将工作重心转到无锡东部之梅村。                         ⑨
                     在陈枕白的认知中,上海党组织真正介入梅村始于 1938 年 10 月。 7 月间常熟陈震寰(失去组
                 织关系的中共党员)曾函告陈枕白,谓:“沪宁东路各县与浦东、松江等这块三角地区内,约有 20 万
                 左右的游击队,据我所知,共产党还没有派人来领导。 我最近派人到上海去,打了个电报到汉口八



                    ①  《苏常特委一年来开辟澄锡虞地区的工作总结》(1939 年 11 月),《新四军抗日战争战史资料选编》第 2 册,第 167—168、
                171—172 页。
                    ②  陈毅:《茅山一年———江南游击区》(1939 年 6 月 21 日),《苏南抗日根据地》,第 85 页。
                    ③  《苏南敌后抗日斗争回忆录》,《陈枕白纪念文集》,第 170、171 页。
                    ④  《“江抗”战史》,第 8 页。
                    ⑤  陈毅:《建设六师为党的模范游击队》(1941 年 7 月 6 日),《苏南抗日根据地》,第 145 页。
                    ⑥  凌一览、陆晓路:《抗战时期中共江苏省委的历史贡献》,《档案与建设》2007 年第 6 期,第 33 页。
                    ⑦  《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加强领导乡村游击战争创立游击根据地问题给江苏省委的指示》 (1938 年 5 月 14 日),中共中央
                 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15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296 页。
                    ⑧  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等编:《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组织史资料(1922. 春—1987. 10)》,南京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151、165 页。
                    ⑨  《无锡人民革命史(1919—1949)》,第 108、109 页。
                                                                                                     8 1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