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2023年3-4月
P. 77
2023 年第 2 期
大一点的村庄就有一家”,“特别是无锡县比较多些”。 重工业方面,无锡有小规模的翻砂厂,可制
作新式农具如碾米机、打水机、打稻机、棉花机等。 ①
在沦陷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蒋介石一直担心无锡的工商业体系为敌所用。 当获悉“无锡丝厂
均已为敌利用,完全开工”时,认为是“我抗战最大之耻辱,亦是最大之失败”,要求第三战区特别加
紧无锡游击工作,使“各工厂不能复工”,“已开者应使其无法维持,立即停业”。 后更严令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顾祝同督责东路游击队限期断绝京沪铁路,“将无锡各工厂破坏,至少要使其秩序与交通
不能恢复”。 ②
因靠近长江、太湖、阳澄湖,整个东路土地肥沃,出产丰富。 水田种稻,旱地植桑,一年两季,极
少荒年。 收入分配上也“不像华北那样苛刻”,地主和农民关系总体尚好。 家庭手工业也发达,江
阴农村几乎每户都有织土布的木机,苏州、无锡则有织渔网、打丝线、织花边、织袜等副业。 民众谋
生相对较易,因而有“江南人不当兵”的传统。 ③
1937 年 11 月 12 日,淞沪会战结束。 日军突破长江防线,其第十六师团在白茆口、浒浦附近
登陆,向常熟进攻。 后兵分两路,合攻无锡。 国民党军队随即放弃锡澄防线,一部沿京沪线撤向
常州,主力则向浙皖赣边撤退。 ④ 11 月 25 日,无锡城破。 据说陷落前几日,“无锡已成真空地带,
城防由川军临时接管,沪宁路还在零星步行撤军,与部队失去联系的散兵,满街都是”,“百姓在潮
涌般的人群中漫无目的地逃难,兵慌马乱,难以尽述”。 ⑤ 日军在侵入城区后,烧杀抢掠,“繁华街
道,尽成瓦砾”。 ⑥
国民党军队由淞沪战场撤退时,“秩序非常混乱,遗弃武器遍地”,“东北军檀自新部在苏锡一
带抢劫人民财物”,“敌人的烧杀队和汉奸流氓疯狂似的抢劫、烧杀、强奸,凡是沿交通线二三十里
路附近的村镇,都被烧掉,人民有未及逃走者均遭惨杀”。 ⑦ 与城区相比,梅村所遭破坏相对较轻,
为逃难民众和溃退散兵提供了暂时栖身之所。 ⑧
与梅村类似,“苏州南边的木渎和光福镇一带、无锡南边的南方泉和许舍里一带、常州南边的
漕桥和雪堰桥一带,沿太湖边的乡村集镇,都被各城市逃难的市民住满了”。 此时乡村基层组织显
示出相当顽强的生命力。 陈枕白说,沦陷后“乡村集镇的旧组织未受大的影响”,城里居民逃难至
此,“大都找亲戚朋友关系解决食宿”,乡保甲长“还起着一些作用”。 即便“城市里逃难下乡的流氓
地痞”,也因“乡下物价便宜”,容易谋生,“盗窃打劫等事没有发生”。 相比城区的一片狼藉,此时乡
镇地带人口聚集,甚至出现“临时繁荣”之景象。 ⑨
① 《苏常特委一年来开辟澄锡虞地区的工作总结》(1939 年 11 月),《新四军抗日战争战史资料选编》第 2 册,第 162 页。
② 《蒋中正电示顾祝同加强无锡游击工作使工厂不为敌所利用》(1939 年 2 月 23 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
档案,002 / 010300 / 00020 / 054;《蒋中正电顾祝同查日军京沪铁路畅行无阻速派游击队断绝该路交通》 (1939 年 6 月 21 日),台北,
“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档案,002 / 090106 / 00014 / 089。
③ 《苏常特委一年来开辟澄锡虞地区的工作总结》(1939 年 11 月),《新四军抗日战争战史资料选编》第 2 册,第 162、163 页。
④ 韩信夫、姜克夫主编:《中华民国史大事记》第 8 卷,中华书局 2011 年版,第 5669—5681 页。
⑤ 秦松石:《沦陷前夕的无锡》,《无锡文史资料》第 11 辑,无锡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1985 年编印,第 71—72 页
⑥ 计锡麟:《抗战期间敌后的国民党无锡县政府》,《无锡文史资料》第 6 辑,无锡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1983 年编印,
第 21 页。
⑦ 《苏常特委一年来开辟澄锡虞地区的工作总结》(1939 年 11 月),《新四军抗日战争战史资料选编》第 2 册,第 168 页。
⑧ 据统计,无锡“城公所”人口损失达 4500 余人,财产损失计 20000 万元以上,破坏房屋 31713. 5 间;“泰伯乡(梅村镇)” 的
人口损失为 85 人,财产损失 5 万余元,损毁房屋 231 间。 《无锡事变损害状况》(1939 年),江苏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江苏省抗日
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157 页。
⑨ 本段及以下两段均出自陈枕白《苏南敌后抗日斗争回忆录》,无锡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无锡市史志办公室编《陈枕白纪
念文集》,中国文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66—169 页。
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