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2023年3-4月
P. 76

李雷波 / 秩序的重建:抗战前期江南东路的民众武装、地方党组织与新四军

                 为视点,观察本地民众、地方党组织及新四军正规部队在该区秩序重建中的不同角色、诉求与互动。
                     以江南东路为视点基于三点考虑。 一是当前对新四军江南抗战的讨论偏重以茅山为中心的京沪
                 路西地区,东路的研究相对薄弱 ;二是江南东路地区不仅关涉新四军“向东作战”的顶层设计,还是
                                            ①
                 地方党组织与正规军两套组织体系在江南地方社会相遇、碰撞、交融及互联的典型区域;三是东部战
                 区档案馆藏有一批涉及江南东路抗战的核心史料,尤其是当年中共苏常特委关于江南东路地方武装
                 发展的长篇报告,为从微观层面观察基层秩序重建提供了重要窗口。                              ②  本文顺着这些史料提供的新
                 线索,以无锡梅村为中心,探讨抗战前期江南东路地方秩序在不同力量参与下次第构建的历史进程。


                                        一、 沦陷前后江南东路城乡秩序的翻覆


                     抗战前期中国共产党苏常特委负责的区域,大体包括太湖以东之“苏州、无锡、常熟、江阴等
                 县”,因其位于京沪铁路东侧,又称“东路地区”。 这是战前中国最富庶的区域之一,经济上“仅次于
                 上海及其他大都市”。 军事上,“有江阴要塞和常熟的福山炮台”,“无锡、苏州等地筑有钢骨水泥的
                 国防线,它是当长江和京沪铁路的第二道门户”。                     ③  因其经济发达、形势紧要,一直为各方重点关
                 注。 即使在沦陷之后,不仅日方在该区遍设据点,国民党也尝试重建其军政组织系统。 中国共产党
                 的上海党组织在该区沦陷近一年后秘密进入,新四军则于 1939 年 5 月以“江南抗日义勇军”名义
                 至此。 当年不论上海党组织还是新四军,到东路后最初稳固的立足点都在无锡梅村。
                     梅村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市镇。 1935 年《东方杂志》 有专文介绍,说:“(该镇) 离无锡城东
                 南 25 里,地当伯渎河中流,每天有汽船直达无锡和苏州,有人力车接连锡仓路直达无锡(将来还要
                 行驶汽车),交通尚称便利,附近 5 里之内,全是农田,港河交错,地土肥沃,农产品大多由此集散”。
                 镇上住户约 500 家,人口 3000 人左右,商店 40 余家,商团 1 支队。                  ④  当地共产党人陈枕白谓,“梅
                 村镇的街道成丁字形,一划在(伯渎)河的北岸,即北街”,“有居民 20 余家,谢、计、毛、华、陈五姓,
                 开着点心店、杂货店、盐店和石灰砖瓦店”,南街即是丁字形的一直,东有一条梅花浜,“宽度与伯渎
                 河相仿”。 梅村便是在两河交点上聚居起来的。                    ⑤
                     从历史上看,东路素称“财赋之区”,近代又得风气之先。 后常驻梅村的共产党人了解到,“(该
                 区)每年的出口以米、丝、面粉为大宗,进口大都以工业原料和日常需用品居多。 在商业方面来讲,
                 除去城区的大商业,单就农村中的小市镇而言,它的商业就很发达。 五里十里就有一个小市镇,每
                 个市镇都有很整齐的商店”。 工业也极发达,尤以轻工业为最。 各县城遍设面粉厂、丝厂、纱厂、蚕
                 种制造厂等,计 400 余家。 雇佣规模在一二十人到四五十人的小丝厂,“在农村中很普遍,差不多


                    ①  当前涉及新四军江南东路抗战的研究,代表性的论文有:何振球《苏常太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财经工作》,《苏州大学学报》
                1986 年第 4 期;朱同友《论抗战时期苏南的秘密社会》,《党史研究与教学》1995 年第 1 期;刘平《略论抗战时期中共对苏南帮会的
                 改造》,《江苏社会科学》1995 年第 2 期;刘昶《在江南干革命:共产党与江南农村,1927—1945》,《中国乡村研究》第 1 辑,2003 年;
                 童志强《“江抗”虹桥机场战斗之我见》,《新四军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年版,第 289—296 页。 代表性的论著有:中共无锡
                 市、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无锡人民革命史(1919—1949)》,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2 年版;卜正民著、潘敏译《秩序的沦陷:抗战初
                 期的江南五城》,商务印书馆 2015 年版。
                    ②  《新四军抗日战争战史资料选编》,新四军战史编纂委员会编辑室 1964 年编订,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档案馆所藏,
                 F2. 1 / 49 - F2. 1 / 96。
                    ③  《苏常特委一年来开辟澄锡虞地区的工作总结》(1939 年 11 月),《新四军抗日战争战史资料选编》第 2 册,第 161 页,中
                 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档案馆藏,F2. 1 / 50。
                    ④  倪养如:《无锡梅村镇及其附近的农村》,《东方杂志》第 32 卷第 2 号,1935 年 1 月,第 89 页。
                    ⑤  陈枕白:《〈往事与回忆〉摘录(一)》,《无锡文史资料》第 2 辑,无锡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1981 年编印,第 10、11 页。
                                                                                                     7 5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