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2023年3-4月
P. 74
董清平 / 全面抗战前期四川施行盐务新制的困境与破解之举
结语
全面抗战前期的盐务改制及新盐制的推行,从战时背景看,这种“维新”之举被赋予由国家统
筹食盐的产、运、销,稳定盐市,保证前后方的军需民食,筹集税款等多重职能,是非常时期的必要之
举。 但在盐商看来,这种“维新”却损害了他们的既得权益,因而以旧制的“合理性”及新制可能造
成的多种弊害进行辩解,直呼“维新不如守旧”。 ① 这种官府与盐商立场和利益诉求的差异,造成了
不和谐的冲突局面,也因盐商的抵制,使得新盐制施行陷入困境。
在抗战特殊的时空下,经济制度的变革如何做到服务抗战和巩固后方,是国民政府高层不得不
重视的问题。 而四川又是“抗战建国”的中心基地,保持社会安定更显重要。 国民政府高层未尝不
知其中的利害。 因此,在施行新盐制的过程中,四川官商做出激烈的反应之后,国民政府也适时推
出一些新举措,以破解困局。 需指出的是,国民政府一时的妥协或新举措的推出,只不过是实现其
既定目标的手段,或“利用商资”的幌子 ,这种妥协是暂时的、有限度的。 国民政府虽考虑盐商的
②
诉求,对官运中的招商代运,做出“暂缓实施”的决定,并通过招标代运和官商并运等办法来满足旧
运商的利益。 但国民政府对官收却强势推进,对于“阻扰官收,违抗国策”的行为,严厉要求以“查
④
照依法办理”。 ③ 这是因为官收制度“主旨在于谋多数食盐民众之利益” ,“为政府掌握物资之先
⑤
决条件” ,而这也是国民政府盐制“维新”的核心目标所在。
新盐制的施行还承载了国民政府从财权上整合四川地方势力,进一步加速国家化进程的政治
意图。 因而,国民政府的妥协空间也是有限的。 国民政府在施行新盐制的过程中,不想过分刺激四
川盐商与地方势力,以免影响“抗战建国”大业的实现。 全面抗战时期,四川是抗日大后方,也是兵
源、粮源、饷源的主要供给基地。 而此时“蒋介石的中央政权虽已控制全川,然而地方势力尚存明
争暗斗,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川局混乱,影响抗日”。 ⑥
对于治川方略,蒋介石在 1939 年 3 月的日记中曾写道,“若中央掌握四川,果能建设进步,则统
一御侮更有把握矣”;“包办与统制之方法,应变更策略与形式,竭力避免内外之冲突摩擦等弊”。 ⑦
国民政府既想实现内政的稳固,又想实现抗战的胜利,要做到这些,需减少内部摩擦,保持巩固后方
与服务抗战的平衡。 从施行盐务新制的视角看,国民政府内迁四川坚持抗战与统整地方充满曲折,
这呈现了抗战内外交困之时,抗战前途的艰难性和中央与地方政治生态的复杂性。
(责任编辑: 潘晓霞)
① 《犍场永岸运商分处全体致川康盐务管理局呈》(1939 年 9 月 10 日),自贡市档案馆藏,川康盐务管理局档案,0003 - 05 -
02819。
② 吴泽霖:《百年来引岸制度束缚自贡盐业的史实纪略》,《自贡文史资料选辑》第 16 辑,第 44 页。
③ 《川康盐务管理局又训令》(1940 年 4 月 29 日),四川省档案馆藏,四川省财政厅档案,民 059 - 01 - 0291。
④ 《财政部快邮代电》(1940 年 3 月 30 日),四川省档案馆藏,四川省财政厅档案,民 059 - 02 - 2423。
⑤ 缪秋杰:《十年来之盐政》,财政部盐务总局印行 1948 年版,第 3 页。
⑥ 官大中:《我所知道的张群》,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 43 辑,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5 年
版,第 152 页。
⑦ 《蒋介石日记》(手稿),1939 年 3 月 4 日。
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