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2023年3-4月
P. 73
2023 年第 2 期
况,一些民众恳请国民政府迅予设法救济,以免影响治安。 广安县政府在 1939 年 9 月 9 日向四川
省政府发函反映“本县近日盐荒”。 其他地方,如宜宾“食盐缺乏人心恐慌,不特淡食堪虞”,大邑县
“奸商操纵盐价,影响后方民食”。 ① 针对这种情况,新津县政府提出“应请盐务当局按计口分盐为
原则”。 ② 可见,四川盐商与民众之间亦有矛盾。 上述情况的出现,或许更坚定了国民政府施行新
盐制的决心。
为杜绝弊端,以救盐荒,1940 年 4 月,四川省政府接受叙永县的提请,决定各地成立食盐合作
社,办法是“以天然场镇或联保为单位,筹设食盐消费合作社,直接向运商批购转售,运至所属场
镇,零售于该地人民”;“购盐数量按照人口之多寡与该岸所配食盐之总量,平均分配,不得藉口移
用,破坏引岸”。 ③ 可见,设立食盐购销处和合作社,共同点在于计口授盐,这有利于强化官收制度,
便于国家进一步控制食盐的产销。
此外,为使食盐供求平衡,杜绝囤积操纵,并回应地方的呼声,财政部于 1940 年 6 月公布《川康
区各县战时食盐购销处暂行办法大纲》,从 6 月起执行。 大纲规定各县政府筹设战时食盐购销处,
于县城内成立一总处,每一镇乡各成立一分处,负责办理食盐统购统销事宜。 食盐购销处施行计口
授盐,目的在于“疏畅销路,加强官收进行,巩固既定国策”。 ④
成立食盐购销处,还可对付地方上的盐业公会,削弱其职能,打消它们抵制新盐制的“嚣张气
焰”。 川东盐务管理分局提出,各区成立战时食盐购销处后,“各县盐业公会之组织,如任其继续活
动,与购销处盐销之推进,似难免不无抵触或冲突”;建议“在实行购销盐销期间,将各县盐业公会
暂时予以停止活动”。 ⑤ 四川省政府批准了这一建议,并“通饬各县遵照”。 ⑥ 到 1940 年 11 月,不
少县成立了食盐购销处。 对尚未成立的地区,蒋介石下令“限于文到五日内,依照规章组织成立报
查,无得再延”。 ⑦
四是加大增产赶运力度。 国民政府采取了开发废井、凿辟新井,提供贷款,设立补咸津贴、溢产奖
金等奖励办法,改良制盐技术等增产措施。 并下发命令,交通、军事、政府机关协助运盐,暂缓 36 岁以
下运盐人的兵役。 同时,修建或整治水陆运道,以便利盐运;且加大食盐存量,以备不时之需。
川商在抵制新盐制的过程中所指出的一些问题,不无道理,新盐制的施行滋生了许多腐败问
题。 ⑧ 同时,官收价格过低,损害了生产者的利益;盐的售价过高,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不过,不
可否认,施行新盐制是国民政府在抗战非常时态下所采取的非常之举,为 1941 年实施盐专卖奠定
了基础。 ⑨ 它为国民政府在抗战艰难困苦时期增加税收,控制食盐供销,稳定抗战前线后方的物
价,安定社会秩序,发挥了卓有成效的作用。 缪秋杰后来总结,新盐制“可谓于适应战时财政要求
0
I
之外,兼能克尽足食之使命”。
① 《大邑县县长傅迪光致四川省政府呈》(1939 年 10 月 21 日),四川省档案馆藏,四川省财政厅档案,民 059 - 01 - 1505。
② 《新津县县长赵宗炜致四川省政府兼理主席蒋呈》(1939 年 10 月 3 日),四川省档案馆藏,四川省财政厅档案,民 059 - 01 -
1505。
③ 《四川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张清源致兼理四川省政府主席蒋呈》(1940 年 3 月 27 日),四川省档案馆藏,四川省财政厅
档案,民 059 - 02 - 2423。
④ 《财政部川东盐务管理局分局代电》(1940 年 7 月 8 日),四川省档案馆藏,四川省财政厅档案,民 059 - 02 - 2371。
⑤ 《财政部川东盐务管理局分局代电》(1940 年 5 月 8 日),四川省档案馆藏,四川省财政厅档案,民 059 - 02 - 2371。
⑥ 《四川省政府公函》(1940 年 5 月 11 日),四川省档案馆藏,四川省财政厅档案,民 059 - 02 - 2371。
⑦ 蒋介石:《为令饬所属限期成立战时食盐购销处及盐销委员会一案令仰遵照由》 (1940 年 11 月 16 日),《四川省政府公
报》第 206—208 期,1940 年 11 月 30 日,第 29 页。
⑧ 《官运的腐败情形示例》,《中国近代盐务史资料选辑》第 4 卷,第 31—37 页。
⑨ 何思瞇:《抗战时期的专卖事业(1941—1945)》,台北,“国史馆”1997 年版,第 336 页。
I
缪秋杰:《盐政概要》,第 17 页。
0
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