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2023年3-4月
P. 84

李雷波 / 秩序的重建:抗战前期江南东路的民众武装、地方党组织与新四军

                 趣”。 其二是策划刺杀已投伪的朱冰蝶,“瓦解了朱部的伪军”。 这些行动都坚定了强学曾的抗战
                 决心,以后“什么事情都要和我们的同志相商”。
                     在此形势下,地方党组织向强学曾提议组建基干武装、编制主力部队。 其具体办法为,“将不
                 能脱离生产的战斗员使他回家从事生产”,“把能够脱离生产的人改编为几个队,加强政治教育,而
                 另外组织训练自卫队作为后备军”。 然后集中资源“编制一个大队作为主力”,开展正规军事训练。
                 后在编制主力过程中,“因各种客观困难”,仅“成立了一个中队”,“只有十八枝枪,队长指挥员内共
                 廿多个人”。 地方党组织“就拿这十八条枪作为基础”,从各方面设法扩大。 在中队成立第十天,当
                 邓本殷部与日伪军“在大墙门”作战节节失利之时,地方党组织抓住战机,带领中队“趁敌人集合休
                 息时,突然给它一个袭击,杀死敌人六七名,而将敌打走”,取得了初战胜利。 这种主动出击,不仅
                 “得到领导人和其他部队的钦佩”,也“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提高了所有部队的战斗情绪”。
                     在类似对敌作战行动中不断积累的经验与影响,逐渐确立起中国共产党地方党组织在乡村社
                 会的威信。 江苏省委稍后谈到:“我们已开辟了很多的工作关系,建立了某几个地方的工作基础,
                 特别是无锡和常熟,能在艰苦和复杂环境中创造了自己的部队,并在政治上起了相当的推动作

                     ①
                 用。” 至次年 5 月,这个直属中队扩至 80 余人枪,袭击过几次日寇据点。                          ②  除基本部队扩大成地方
                 党组织掌握的主力外,在其余部队中也发展了党组织,并“派去了政治指导员”。 在地方党组织的
                 影响下,强部“整个部队的质量和战斗力纪律都提高了”。 苏常特委后来在报告中说,随着这支主

                 力部队的建立及发展,“我们的力量占了优势”。                    ③
                     这支不事生产并以对敌作战为目标的“主力部队”之创建,是梅村地方武装从半军事化的“兵
                 民合一”走向正规军事化的重要转折。 随着这支部队走向敌后抗日战场,梅村地方秩序重建的主
                 题也从“自卫保家”逐渐转向“抗日救亡”。 此后东路地方党组织继续扎根基层社会,一方面“利用
                 农民所懂得的东西和适合的东西去组织他们,逐步地向他们灌输新的抗日内容”,“使抗日工作与

                 改善群众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一方面又致力于建立健全各种“抗日”名义的领导机构。                                      ④
                     12 月上旬,在地方党组织推动下,“无锡各界抗日联合会”在梅村小学召开成立大会,正式揭出
                 “抗日”大旗。 当日有 30 多人出席大会,参会者包括梅村的农民协会、青年协会、市镇职工会、教育

                 协会、民锋社、立社、人社等民众团体代表,时任国民党无锡县长毛木君也派秘书参会。 “抗联会”
                 成立后,组织常务委员会,陈枕白被推选为常委会主席。 中共无锡县委随即在“抗联会”建立党团,
                 以陈枕白等四人为党团成员。 通过“党团”,县委实现了对“抗联会”的领导。                               ⑤
                     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县委又在“抗联会”专设“战地服务团”,将来自上海、南京能歌善舞的青年
                 “编组成一支能单独活动的队伍”。 全团 20 余人,下分歌唱、舞蹈、宣传、组织、总务五个组,分头搞
                 活动。 凡强部“所控制的地区和友邻地区”,如邓本殷部、甘露杨忠部都去宣传,“农村里沸腾起来
                 了”。 陈枕白任校长的梅村小学,则由县委规定为党的对外交通联络据点,“传递来信和接待来
                     ⑥
                 人”。 小学生也发起成立儿童团,开展“站岗放哨”等工作。 1939 年春节前后,原住常熟东塘的中共

                 苏常特委书记林枫、宣传委员张英等都迁来梅村。                      ⑦  自此中共苏常特委也落户梅村。


                    ①  《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外县工作的指示信》(1939 年 1 月),《苏南抗日根据地》,第 39 页。
                    ②  王国中:《铁流东进》,中共江阴市委党史办公室编:《江阴沧桑录》,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110 页。
                    ③  《苏常特委一年来开辟澄锡虞地区的工作总结》(1939 年 11 月),《新四军抗日战争战史资料选编》第 2 册,第 179 页。
                    ④  《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外县工作的指示信》(1939 年 1 月),《苏南抗日根据地》,第 43—45 页。
                    ⑤  邵荣春、董德范:《无锡各界抗日联合会》,《无锡革命史料选辑》第 4 辑,第 18—20 页。
                    ⑥  《苏南敌后抗日斗争回忆录》,《陈枕白纪念文集》,第 180 页。
                    ⑦  陈枕白:《〈往事与回忆〉摘录(三)》,《无锡文史资料》第 4 辑,第 47—49 页。
                                                                                                     8 3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