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4 - \2023年3-4月
P. 94
刘 峰 / 日军的“扣号作战”计划与华北的敌后战场
奸智终究是常人不可企及。 在研究共产党军队时,切不可无视其传统与特殊性,尤其是其基层部队
每一个人皆为优秀战士的事实。” ①
在形势已如此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日本华北方面军接到了“扣号作战”命令。 2 月下旬以后,其
司令官冈村宁次、参谋长大城户三治召集下属军官开过两次兵团长会议,通过兵棋推演的方式确认
了在正面战场平汉线河南方面的作战计划:(1)位于山东的第十二军担当主攻,在中牟附近突破国
民党阵地后推进至郾城附近,调部分兵力进攻信阳以配合华中日军打通陆路联系;(2)同时,派主
力调转方向朝洛阳前进,负责进攻国民党第一战区的部队主力;(3)位于山西的第一军担当助攻,
从垣曲附近渡过黄河后牵制中方的增援部队并切断陇海线。 而身后的华北战场,则由于“要尽可
能地集结大规模兵力进攻正面,不得不让现有占领区的防守做出一定程度的牺牲”。 ②
从日方当时的《进攻兵力与后方兵力对比表》来看,华北方面军总兵力 137 个大队中,参加“扣
号作战”的进攻兵力为 67 个大队,留守华北的后方兵力为 70 个大队。 ③ 这意味着本来就疲于应对
敌后困局的华北日军一口气抽调出了约半数兵力转向正面战场。 所以问题的蹊跷之处便在于:他
们为何非要从后方抽走这么多部队呢? 或许其司令部留下的记录能做出解答:“在我军中,无论是
谁都喜欢积极的进攻作战而不愿参与无趣的治安防卫,这也是武士的本质所在,既然作战大纲要求
我们动手,那么方面军的态度就必然是‘倾尽全力’。” 换言之,当时华北日军不仅已无力限制中
④
国共产党的发展,更对敌后棘手的作战模式感到厌倦和疲惫,所以才会按耐不住冲动,积极派遣大
量部队前去进攻正面战场,以满足其“武士”的虚荣。
当然,日本华北方面军也不是完全对其后方撒手不管的。 为求保险,他们当时除了为正面作战
进行黄河铁桥的修复 、储备资材、集结部队等工作外,亦曾在后方实施过如下几方面的准备:
⑤
(1)对山东地区做战线收缩整理。 由于抽走的部队主要是担当主攻的第十二军( 包括司令部与
4 / 5 的作战部队),山东方面出现了兵力极为薄弱的现象,仅留下第五十九师团负责全省的防卫,
所以一方面将该师团纳入方面军直辖之下,另一方面放弃了武定、利津等黄河下游的县城,向南
面的青城、博兴地区收缩战线;(2)新编一批部队用以接防。 即,新组建 7 个独立步兵旅团来填充
防守的真空,包括独立步兵第一、二、三、四、九、十、十四旅团,分别部署在兖州、正定、汾阳、济南
(后调新乡)、新乡、阳泉、潞安等重点地区,并叮嘱其对驻地与铁路进行严防;(3) 特别注意保密。
要求各日军部队在转移、集结、换防的过程中严格隐匿企图,只让最小限度的部队逐次逐批地移
动并完成任务交接,尽量不让中方有所察觉;(4) 加大伪军的动员力度。 对伪军士兵,大肆鼓吹
“日中两国人要同生共死”,反复告诫其“皇军才是绝对不可战胜的” ;对伪政权尤其是汪伪政权
⑥
在华北的办事机构则多次提出要求,勒令其必须为了保护后方而做出“努力”。 这些内容,并不算
是真正意义上行之有效的措施,日军当时也拿不出办法来从根本上应对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战。
所以在“扣号作战”打响之后,其破绽必然会接二连三地显现,而日方能做的,唯有查漏补缺、匆忙
应对而已。
① 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戦史叢書 一号作戦(1)河南の会戦』、74—75 頁。
② 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戦史叢書 北支の治安戦(2)』、489 頁。
③ 日军的“大队”相当于我军的营级单位。 1944 年 5 月下旬,华北日军还曾从后方追加抽调出 2 个大队给正面战场,故其进
攻兵力与后方兵力的对比又进一步变成了 69 ∶ 68。
④ 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戦史叢書 一号作戦(1)河南の会戦』、77 頁。
⑤ 可供横渡黄河的铁桥曾于 1937 年日军进犯黄河北岸、国民党军队撤退时被破坏,目的是阻止日军的进一步南下。 当时
要出动大规模部队越过水流湍急的黄河,必须利用河床里的旧桥墩予以修复。
⑥ 北支方面軍『冀東作戦戦闘詳報』(1944 年 7 月)、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蔵、支那 / 大東亜戦争北支 / 210。
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