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近代史研究》2020第三期
P. 15

李恭忠 / Society 与“社会"的早期相遇:一项概念史的考察

                 例》,明确赋予各级行政机关对当地“社会”的治安警察权,举凡政治和公共事务方面的各种结社集
                 会、屋外集合,以及公众运动游戏,均需向所在地之警方呈报,行政机关如果认为其“有扰乱安宁秩
                 序或妨害善良风俗之虞”,以及对于秘密结社,均可命令其解散;举行活动时,警方可以派出穿着制
                 服的警察官吏“监临”现场。①这样的“社会”管制,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依然没有实质性的变
                 化,直至1931年12月国民党召开四届一中全会,李烈钧等11名中央执行委员还要联名郑重提出
                 “切实保障人民实行集会、结社、言论、出版、居住、信仰之自由权”。②这条提案虽然得到大会通过,
                 但实施起来仍然道阻且长%
                     回头再来看赫美玲《英华官话辞典》,其中society —词的处理就变得意味深长%具体的释义和
                 用例,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是部定词“社会”,这是经过清朝末年的官方机构一隶属于学部
                 的编订名词馆一审核并且确定下来的译法;而主持这项审核工作的,恰恰就是曾经力主用“群”
                 对译society的严复。③其次,主要是清末最后十余年里流行开来的一些新词用例,比如“association
                 会社”“society i general 一般社会”“上流社会”“下流社会”“天足会” “教育会”“保畜会”“爱护牲
                 畜会”“红十字会”。再次,是马礼逊以来的双语辞典中早已使用过、稍显陈旧的一些用例,比如“交
                 友”“交接”“同伴”“人群”“会”“社”“ Benevolent Society 行仁会”“ Christian Endeavor Society 勉励
                 会”“会友”“会长”“社长”“会首”“会正”。最后,是带有异端色彩的少数用例,即“会党”“secret
                 society私会、密会”。④这些举例释义,可谓新旧杂糅、雅俗兼收,汇集了 19世纪初以来西方人以及
                 20世纪初中国人对于何为中国式society的经验认知和观感,也是中国近代“社会”概念的暧昧特
                 征在清末民初双语辞典里留下的痕迹%


                                                          结语


                     德国概念史专家科塞勒克)Reinhart Koselleck )曾经提出关于欧洲概念史的“四化”指标,即从
                 时间化、民主化、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四个维度,去观察分析特定概念何以成为一个近代基本概念。
                 孙江结合近代东亚特别是中国历史进程的实际,对科塞勒克的“四化”稍加改造,提出了“新四化”
                 指标,即标准化、通俗化、政治化、衍生化。⑤总的来看,“社会”这一近代概念在中国的确立过程,在
                 形式特征上也大体符合孙江所说的“新四化”特征。从日语传入中国的“社会”经由新式大众媒体
                 广泛传播,是为通俗化。改革派、革命派和政府当局对“社会”寄予不同的政治功能,“社会”进入相
                 互冲突的政治场域,是为政治化。由“社会”而派生出“上流社会” “中等社会” “下等社会” “社会问
                 题”“社会改良”“社会革命”等概念,是为衍生化。政治化和衍生化,又与通俗化互为推动。从
                 “会”“社”“群”到部定新名词“社会”,则是标准化过程的见证。
                     形式上的特征而外,内容上的特征尤其值得注意% Society与“社会”的早期相遇过程,体现了
                 西方外来近代性与中国传统本土经验的结合。古汉语中的“社会”作为单一名词,主要不是指近代


                    ①  《洽安警察条例》,《内务公报》第7期,1914年4月15日,"法规”,第110页。
                    ②  《中国国民党第西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S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编:《I
                 国国民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暨中央全会FC汇编》第11册,九州出版社2012 •版,第48页。
                    ③  关于严复在编订名词馆的工作情况及其成效和影响,参见沈国威《近代I日词汇交流研究:汉字新词的创制、容G与共
                 享》,第440—452页。
                    ④  K. Hemeling, English-Chinese Dicthoary O he Standard Chinese Spokee Language and HandbooO for Translators, Including
                 Schnthc,Technical,Modem and Documenhry Terms,p. 1352.
                    ⑤  参见孙江《概念史研究的中国转向》,《学术月刊)2018年第10期$
                                                                                                      17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