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4 - 《近代史研究》2020第三期
P. 164

李 林/学校市:民国时期一种“学生自治”的实践及得失

                 停止运动、静坐等,其劝善歌词中的“悔过” “罪人” “不得自由”“不得安宁”等,亦非教育所当用,更
                 像真实的司法、监狱用语。①“法网”细密如此,令孩童身心常处高压之下,动辄得咎,逐渐背离学校
                 市的根本精神乃至教育的基本原理%
                     推展而论,学校市的引进与传播,实际与近代中国的公民教育问题密切关联。近代中国公民教
                 育的思潮,初步蕴含于清末学制所定修身科,不过其时教育宗旨之关键仍在忠君、尊孔。民国肇建,
                 新订教育宗旨首言道德教育,中小学仍有修身科,但其教学内容如“公民须知”及中国法制大意等,
                 已与传统大有不同。随着公民教育思想渐进,民初教育界对于修身科批评渐多。1922年新订学制
                 后,将修身科改为公民科,在政策层面助力学校市制度的推行%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厉行
                 党化教育,甚至以党义科代公民科,公民教育逐渐消沉% 1929年教育部新颁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
                 直接取消公民科。此后,又以公民教育地位重要,在学校课程中应有其地位;而党义实应渗入各科
                 教学,不必专立一科。因此又修正课程标准,取消党义科,1933年另外颁布公民训练标准。②在此
                 过程中,学校市也不断发生变化,并遭遇诸多困境。在当时的教育实践中,本就存在个体修身、社会
                 公德及政治管理/控制之间的隐性张力。党化教育盛行时,如何协调学校市所代表的“自治”与党
                 化教育必然要求的“党治”,遂成问题。
                     1927年,浙江省首揭实施党化教育大纲,明确规定以国民党训练党员的方法训练学生、以国民
                 党的纪律为学校的规约、以三民主义之中心思想确定学生的人生观等五项原则。因此,学生若组织
                 学校市等自治团体,“均须依训政时期之国家组织为标准,不能依宪政时期之国家组织为标准”。③
                 在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主导下,党义教学法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即“设置三民主义的学校市,注重
                 儿童自治的训育”。④更有标榜“三民主义教育学”者,直言倘组织学校市,“必使学校为整个的党
                 部,教育为整个的党务,师生为整个的党团,无一人非党员,无一党员非实行三民主义者,无一事非
                 求适合于三民主义者,夫而后党化教育之名,始符其实”。⑤此种异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学
                 校市制度的“初心”一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和民主精神。
                     尚需注意的是,学校市既然是对现实市政的缩微和拟构,其实际推行还要面对拟构与现实之间
                 的落差问题。安徽芜关中学于1922年成立学校市,学校市“市长”朱华报告成立宗旨时称:“本市
                 各职员现在服务学校,固是十分清洁;将来效力国家,亦当不改真操。如蹈当今龌龊官僚之覆辙,富
                 贵动其心,功名移其志,卑污极点,非徒内愧于己,外愧于人。”⑥学校市既要追求“社会化”,又寄望
                 于学生能在真实社会中出污不染,确实困难!而且,学校市所设计的三权/五权分立、全民普选、代
                 议制度等,实际更接近国民党政治蓝图中“宪政”阶段的构想。但学校市引入和推行之际,中国的
                 现实政治处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从“军政”走向“训政”的年代。困境由此产生:成人尚未做到的
                 事,如何通过教育改革让儿童先行?即便学校试验完成,所学到的三权分立和全民普选在现实中岂
                 非屠龙之术?凡此种种,均为学校市实践中遭遇的难题。
                     193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局势益发紧张,学校市的组织与内涵进一步发生变化% 1935年黎明
                 书局版师范教本《小学行政》,照例介绍了学校市组织,但说:“此种组织,在过去很通行,惟组织过




                    ①  张九如、周證青:《巡察团第12—22*109页。
                    ②  万九光:《公民训练实施法》,福建省教育厅编辑委员会编:《小学各学科教学法讲演集》,福州环球印书馆1935 •版,第
                 105—108 页。
                    ③  舒新城编:《近代中国教育史料》第4册,中华3局1928 •版,第23—27页。
                    ④  江卓群:《党义教育ABC》,址界3局1929 •版,第24页。
                    ⑤  张九如:《三民主义教育学》,:务印3馆1929 •版,第72页。
                    ⑥  《芜关中学学校市成立》,《民国日报》,1922年4月25日,第2张第8版。
                                                                                                     157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