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3 - 《近代史研究》2020第三期
P. 163
&忧支释寃 2020年第3期
上塑造出推行学校市非常必要且有效的知识氛围。其结果如蔡衡溪所述:“近年以来,各地小学都
是大事仿效,不遗余力;尤其是现今一般所谓时髦的小学校,差不多以为学校没有市政府的设立,觉
得是可耻的;甚至乡村小学校,也竟然染了这种风气。所以学校市政府的组织,在现在的中国小学
里边,可算是风起云涌,风行一时了!”①当然,在前期整体肯定和欢迎的“主流”之外,伴随着学校
市在中国的推行,也有一些反思和批评。其间,学校市的组织形式乃至实质精神也不断发生异变,
问题和困境相伴而生%
三、“自治”的异变:学校市在中国的困境及淡出
学校市的宗旨是让全体学生通过演习市政,训练自治,以为公民教育之助;但是若运作不当,也
会衍生系列问题。首先,若执行不力,章程条例会成为具文,甚至学生会把本来庄重严肃的政治与
法律问题当作娱乐和儿戏。杜威1920年在华讲演“学生自治的组织”时,即提到中国已有学校仿
照国家或市政制度组织自治团体,称此种做法虽有好处,但“总嫌过于注重形式”。②1932年《涿鹿
教育年报》论及/J、学训育问题时,更是批评各种自治章程看似详尽周密,但多由教师埋首自编或抄
袭而来,学生职员强推硬拉,毫无训练,对于自治实质上无甚补益。③因此,时人批评学校市的活
动,“不过是一种模仿的游戏,并没有一些儿现实的意义”。④1946年,署名“李杞”者投书《申报》
评说解放区的政治“变成儿戏化”,连带批评学校市,称:“从前小学校一度试行学校市,挟书包的儿
童,也学了干市长、局长,擅苗助长,有识之士都认为要不得。”⑤可见,此时学校市已渐成“过去
式”,同时学校市的严肃程度及实际效果也遭到质疑%
其次,虽然理论上学校市进行全民选举,多数实行代议制,全体市民大会或市议会才是“最高
权力机关”;但平日实际代表行使职权者,却是诸如市长、局长等“学生官员”。如果缺乏适当指导,
反而会助长学生的等级意识和特权心理。常道直在肯定学校市制度对校内公民训练的价值之外,
也质疑学校市组织架构和运作形式在中小学的适用问题;他尤其批评,在某校见有“市长”“局长”
等,揭出“照得”“此布”“奉此”“等因”式的官式布告,认为“这类官样文章除使学生练习公文程式
以外,实在找不出别种教育的价值%而他的消极方面的流弊,尤足助长这官为贵民为轻之传统的思
想,使少数学生俨然以贵官自命”%⑥《学校市参观记》中所定公文程式,也详明使用“呈”“详”
“饬”“咨”“布告”“批”等公文的规制及其范本%⑦运作异变至此,孩童在校不仅难以习得自治真
义,反而可能过早沾染成人世界的流弊陋习%
此外,学校市的运作还涉及教育与惩罚的边界问题,尤其是在严格的训育体制之下,不少学校
只将学校市当作更好地进行纪律管理的手段,甚至在此过程中加以诸多惩戒%依照云南省立第三
小学学校市律例,其罚则涉及14项,视“罪项”及情节轻重,责令赔偿,甚至处以1小时至3天的拘
留%⑧《巡察团日记》所载的《违警律》罚则更涉及停学、限制自由、罚做苦工、罚站、限制使用公物、
① 蔡衡溪:《教育论丛》第1集,开明印书局1932年版,第74—75页。
② 袁刚、孙家祥、任丙强编:《民治主义与现代中国:杜威在华讲演集》,第116页。
③ 董次仲:《小学训育上几个问题》,《涿鹿教育年报》1932年,第18页。
④ 萧剑青、朱绍之编:《今日青年之出路与成功》,大方书局1937年版,第266页。
⑤ 李杞:《“解放区-的政治作风》,《申报》,1946年6月4日,第2张第7版。
⑥
常导之(常道直):《参观杂评》,《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季刊》第1卷第2期,1930年6月,第75—82页$
⑦
张九如、周翥青:《学校市参观记》,第42—45页$
《省立第三小学校学校市暂行律例》,《云南小学教育旬报》第9期,1920年10月30日,第10—12页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