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近代史研究》2020第五期
P. 15

马敏/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物质文化变迁


          知。“赛会之为物,即合一地方或一国之技艺及农工商品,次第陈列,以供公众之观览。藉以表示
          一国或一地方之生产力与技能”。①从各地展出的不同展品,人们看到的地方差异性往往大于同质
          性,在物质的世界中,并没有一个单一的“中国”,来自不同省份的展品,在展出过程中,既凸显了各

          省的省际地域差异,促进了各省之间的竞争意识,但与此同时,也为如何建设一个物质上更加“统
          一”的中国,指明了目标,这就是孙中山曾经讲过的,要做到“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
          用,货能畅其流”。②通过展品陈列、比赛与竞争,不断提升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与利用,促进物
          质资源和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



                                  三、格物致知:展品研究与物品的改良、进化



              在博览事业中,展陈、观摩、研究、审查和评奖,构成一个完整博览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要素。
          其中,展陈和观摩属于博览会最基本的传播功能,其对象是广大的参观者,体现了博览会的大众性;对
          展品所进行的研究和评审,则往往是小众的精英行为,能够将博览会中的知识交流和传播活动提升到
          更高的水平,体现了博览会在促进工艺改良和科技进步上的实效性,属于更高层次的博览活动。
              严格来讲,展品的研究和评审属于不同的范畴,“审查者,就陈列品之优劣而区别之,予以鼓励

          耳。研究则应发挥其固有之长,而谋异日改良进步之方法”。③审查的目的是评出等次,对展品予
          以奖励,扩大参展者和获奖品的社会声誉及品牌效益;研究则重在以“格物致知”④的精神,通过对
          展品进行细致的比较和分析,使出品人知其出品之长处与短处,共谋改进之策,同时使参观者明了

          展品的特质与功用,激发其进一步了解的兴趣。时人在论述南洋劝业会的劝业功能时指出,“南洋
          劝业会糜数十百万之金钱,沥数千万人之血汗,搜集十数行省天产、人造之方物于七百亩之广场,将
          仅以供百八十日之游观已乎?夫劝业云者,将以劝百业之进步也”。而要使百业进步,便需组织大
          规模的研究,弄清“工质优劣之何在?改良方法之何如?”⑤

              南洋劝业会的展品研究主要由以张賽为首的东南绅商组成的南洋劝业会研究会进行,“集合
          同志,就南洋劝业会出品,研究其工质之优劣与改良之方法,导其进步。冀合劝业之真旨,收赛会之
          实效”。⑥西湖博览会则设立了专门陈列品研究会,分设革命纪念品、博物品、艺术品、农业品、教育

          品、卫生品、丝绸品、工业品、特种陈列品、参考陈列品十个部,各部又分成若干研究小组,对展品
          “或推究其学理,或化验其品质”;“别类分门,无不详尽”,然后形成研究报告,公开发布。⑦
              综合南洋劝业会和西湖博览会展品研究成果,我们可对晚清和民国早期中国的物产情况和工
          艺发展状况获致较为全面的认识,了解当时种种改良产品的建议和动向,从而形成一幅立体、动态

          的近代物质文化变迁图景。
               (一)“天产晶”与“人造物”:物品总体印象
              博览会系万物的大聚会,“劝业幕开,森罗万物,实吾人物品视察之一大宝窟”。⑧根据上述不



             ①  《附刊劝业会说略》,南洋劝业会事务所编纂科:《观会指南》,第86页。
             ②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孙中山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页。
             ③  《庄俞、蒋维高报告书(教育馆研究意见书)》,《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报告书》,部乙(内编),第81页。
             ④  对"格物致知”,历来有不同的诠释,这里取较为流行的南宋朱熹的释义:"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
          处无不到也。”(朱熹著,陈戍国标点:《四书集注》,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6页)即“透彻研究事物而获致知识、道理”。
             ⑤  《通告各团体书》,《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报告书》,部甲(首编),第5-6页。
             ⑥  《简章》,《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报告书》,部甲(首编),第9页。
             ⑦  《研究及审查》,《西湖博览会总报告书》第3章,《中国早期博览会资料汇编》(五),第403T05页。
             ⑧  《孙观澜报告书(稻、棉之研究)》,《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报告书》,部乙(内编),第243页。
                                                                                                            17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