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近代史研究》2021第三期
P. 65

孙会修 / “发表力”的养成:中国共产党早期留苏学生的谈话训练

                                                         ①
          国共产党留苏学生史和宣传史研究,透视联共 政治文化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一、 谈话训练



               建党初期,因国内缺乏人才培养条件,中国共产党将干部培养工作主要放在苏联进行。 1921
          年夏,中国共产党即开始向莫斯科选派留学生,最初仅有 30 余人 ,至 1928 年 9 月在读人数已达
                                                                             ②
          1500 人。  ③  除东大、中大外,留学院校还有列宁学院、列宁格勒军政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等。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共产党选派的留学生总数在 3000 人以上。 其中,东大中国班与中大最为重要,
          招生总数超过 1900 人。 在 1926 年夏之前,依托中国班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旅莫支部是留苏学生的
          政治中心;在此之后,中大取代了东大中国班的重要地位,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最高的党校”。                                                        ④
          因此,东大、中大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留苏学生的培养极具代表性,本文即以这两校学生为中心展开
          讨论。
               东大中国班单独授课 ,重视谈话训练是其特色。 施益生在 1925 年 11 月第 2 周共活动 98 小
                                    ⑤
          时 30 分,其中谈话 22 小时,多于上课时间(15 小时 30 分),略低于会议时间(24 小时 30 分)。                                       ⑥  可
          能因放假或活动冲突,黄士嘉在 1926 年 1 月第 3 周只上了 1 个小时的课,但谈话 17 小时,占总活
          动时间 82 小时 30 分的 20   6% ,仅次于会议时间(46 小时 30 分)。 综合东大中国班学生的周报告
                                                                              ⑦
          来看,谈话用时占比大致在 20% 左右。 再结合会议、团体研究、上课等同样需要谈话,谈话训练占
          学生学习和训练时间的比例可能达到一半。
              1925 年秋,旅莫支部制作了规范的《每周活动报告表》,仍将谈话训练列为考察学生成绩的中
          心指标。 在 4 页表格中,第 1、3 页最为重要。 第 1 页是“上周计划”和“下周计划”,均用“谈话” 与
          “研究”分开报告;第 3 页“活动研究成绩表”分“谈话”“研究”两项。 “谈话” 占八成篇幅,下分“人
          名”“题目”“时间”“结论”4 个子栏,然后按“接触人名”“谈话形式”“谈话质量”逐条量化报告。 其
          中,“谈话质量”下分“理论”“实际”“训练”“团体” 四类,最能体现谈话训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对学生来说,谈话训练易于开展,在异国他乡亦能排遣孤独,大部分人能将报告表的谈话内容填满,
          为节约空间把字写得极小、加页粘附的情况也较常见。 新生对此较不适应,1924 年 10 月,刚入学
          一周的李林“与新旧同志谈话的时间居多”,读书时间被挤占,对自己“ 可以说没有看书” 颇有烦

          言。 ⑧  不过此后他再也没有类似抱怨,报告的谈话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支部将谈话分为“有组织的”和“个人的”两种形式,前者主要通过小组谈话进行。 小组一般由
          5 人组成。 小组谈话设主题和主讲人,要求人人发言。 个人谈话主要表现为两三人之间的谈话,它



             ①   20 世纪前 20 余年,联共党名变化较频繁,本文统一以“联共”称之。
             ②   孙会修:《旅莫支部归国干部与大革命期间中共组织制度的改造》,《中共党史研究》2015 年第 5 期,第 11 页。
             ③   联共中央、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告苏联境内中大及其他各校之中国学生书》,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трудящихся китайцев (КУТК) (1925 - 1930),530 - 4 - 3。
             ④   《中国劳动共产主义大学章程》,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трудящихся китайцев (КУТК) (1925 - 1930), 530 - 1 -
          67。
             ⑤   郑超麟:《郑超麟回忆录》上,东方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90—191 页。
             ⑥   施益生:《组员每周报告表》 (1925 年 11 月 7—13 日),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трудящихся китайцев ( КУТК)
          (1925 - 1930),530 - 1 - 5。
             ⑦   黄士嘉:《第三组组员每周报告表》 (1926 年 1 月 16—22 日),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трудящихся китайцев
          (КУТК) (1925 - 1930),530 - 1 - 8。
             ⑧   李林:《第一次(周报告)》 (1924 年 10 月 13 日),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藏,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трудящихся Востока (КУТВ) (1921 - 1938)532 - 2 - 119。
                                                                                                            6 1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