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近代史研究》2021第三期
P. 68

2021 年第 3 期

          习惯;再“由内部到外部”,提高陌生环境讲话能力;“由语言到文字”,让革命理论通俗易懂。                                                   ①
               在不断的训练中,留苏学生总结了将谈话内容和谈话技巧有益结合的方法。 第一步,在发言之

          前要有系统准备:“1   先要分析事实;2   再用理论的考究;3   考究之后提出问题;4   再找得出路”。
          第二步,在发言时应把握准则:“扼要”,忌长篇大论,难以寻找重点;“有条件”,做到理据结合,有的
          放矢,临场巧妙发挥;在态度上,注意“姿势、口吻、声浪”;在交流讨论时,“ 注意对方的言行”,从问

          答中实现革命动员。           ②  此外,也有学生认为谈话前不要以自己好恶预先判断,“去成见,抓着大处”;
          注意内容的逻辑先后、头尾衔接,做到轻重搭配与烘托重心。                                  ③

                                             二、 “发表力”与干部培养



               古今中外不乏用演讲或游说推动历史发展的事例,孔子即有“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之感悟。 现代教育往往将表达能力视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 留苏学生重视谈话训练,不仅受这
          些因素影响,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共产国际的重视和引导,是留苏学生进行谈话训练的首要原因。 共产国际成立目的在于迅速
          推动世界革命,故十分重视培养具备宣传动员能力的干部。 口头宣传型干部便于培养、成才较快,
          能在短时间内掀起革命风浪,故共产国际在招收学生时就有具体安排。 1922 年 11 月,共产国际教
          育问题委员会委员、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在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共产党天生就要打
          烂旧世界,每名党员必须担负“鼓吹”的责任。 另一委员项莱(Hernley)认为:“共产党教育问题,首
          先在于为党中增进鼓吹力与组织力的方法。”“鼓吹力”即是口头宣传动员能力,它能使组织规模迅
          速扩大,是组织力的前提,所以在特定时间内党员的“ 鼓吹力” 要重于“ 组织力”。 项莱要求全世界
          的共产党员除具备最低限度的政治和马克思主义知识外,尤须具备“演说与辩论之才能”,以成为
          “宣传者、鼓吹者及报告者”。 他指示各国支部“须遣多少具有初步学识的同志” 到莫斯科接受“完
          备的马克思主义教育”。             ④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此精神下选拔留苏学生,中大招生条件明确“要求学
          生达到中等教育水平,并取得毕业证书”。                       ⑤
               近代以来世界各政党中很少像联共这样重视培养成员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源于其丰富的革命
          实践经验和口头宣传员培养传统,“于鼓吹与宣传方面素有狠〔很〕多经验”。                                            ⑥  联共的前身俄国社
          会民主党在最初确立推翻沙俄政权的目标时,即将组织和宣传动员工作作为“应当坚定地遵守” 的
                   ⑦
          策略原则 ,地方组织工作“首先从培养自觉而积极的有确定的革命观的鼓动员” 出发。                                                   ⑧  十月革
          命前夕,联共中央全会认为应培养大批的口头宣传员迎接革命,“中央选举委员会和地方上应当举


             ①   胡子厚:《每 周 活 动 研 究 成 绩 表》 ( 1925 年 12 月 19—25 日),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трудящихся китайцев
          (КУТК) (1925 - 1930), 530 - 1 - 8。
             ②   胡子厚:《每 周 活 动 研 究 成 绩 表》 ( 1925 年 12 月 19—25 日),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трудящихся китайцев
          (КУТК) (1925 - 1930), 530 - 1 - 8。
             ③   《组员每周报告表》 (1925 年 9 月 20—27 日),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трудящихся китайцев ( КУТК) (1925 -
          1930), 530 - 1 - 5。
             ④   溪浈译:《共产主义之文化运动》,《新青年(季刊)》第 1 期,1923 年 6 月 15 日,第 119、121、124—125 页。
             ⑤   《1926—1927 学校 的 教 育 层 次 选 拔 要 求》,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трудящихся китайцев ( КУТК) ( 1925 -
          1930), 530 - 1 - 10。
             ⑥   溪浈译:《共产主义之文化运动》,《新青年(季刊)》第 1 期,1923 年 6 月 15 日,第 125 页。
             ⑦   《国外社会民主党组织代表会议》(1901 年 6 月),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苏联共产党代表大
          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 1 分册,人民出版社 1964 年版,第 17—18 页。
             ⑧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会议》,《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 1 分册,第 55 页。
           6 4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