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4 - 《近代史研究》2022第二期
P. 154
&叫支昂完 2022 年第 2 期
一、历史作为"打开中国"的信息准备
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来华西人殷切盼望及早打开中国的大门,以便推行自由贸易或福音传播 。
外国商团希望在"自由贸易的庇护下对华贸易"将继续扩大,直至巅峰" ① ;普鲁士传教士郭实猎
(Charles Gutzlaff)则把中国视为"最后的堡垒声称"经由我们伟大的主耶稣墓督一一万王之
王一一很快将把中国从撒旦的奴役中解脱出来为把福音传给中国宁可赴死,也不愿在前线静
候" 。② 要想叩开中国大门,顺利推进各项事业,对于中国的了解自然成为应有之义 。 在当时无
论是在欧洲还是美国,人们纷纷渴望获得关于中华帝国商业、政治和宗教等领域的准确信息" 。③
在诸多要素之中,中国历史因起源古远、史事接续而进入西人的视野 。 在广州创办的英文杂志
《 中国丛报》 所载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华帝国一一它的古代无与伦比,其面积和资源也几乎无可匹
敌一一现在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④ 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思 (Walter Henry Medhurst) 1838 年也
说,中国在"起源的古老性"以及"领土的广度、人口的数量 和文明的进步"等方面我们发现她比
其他未受福音 的国家都要优越,地位也要突出,她是最伟大的异教国家" 。⑤
然而,这种建基于现实利益之上对中国历史的知识需求,在近代来华西人看来还有着较大的认
知空缺 。 英国外交官员德庇时(John Francis Davis) 曾利用伦敦国王 学 院"东方图书馆( Oriental
Library) "藏书,统计了 1836 年其英文 《 中国人》 一书刊行之前西方社会所出版的 69 部中国研究著
述 。⑥ 根据德庇时所列书目,近代西人获得中国历史知识大致有两个渠道:一是耶稣会士在明清时
期的知识积累,如曾德昭 (Alvaro de Semedo) 的 《 大中国志》 和安文思 (Gabreil Magaillans) 的 《 中国
新史》 等⑦ ;二是西人游记所蕴藏的中国史地知识,如 1816 年阿美士德 (William Pitt Amherst) 率团
使华,其随行人员亨利·埃利斯 (Henry Ellis) 、克拉克·阿禅尔(刊Cαlar缸rke Abel) 和小斯当东( George
Thomas S缸ta削ur川I
历史虽有涉及却存有各种不足:埃利斯和阿禅尔的作品虽然含有"一些重要的信息"飞,\,但在整体质
量上鲜有出彩之处;小斯当东的出使日志只是当时最好的"游记"\;耶稣会士的研究尽管以中国历
史为主题,然而提供的只是些"细致性"的史料,或是在内容上尽是些"曲笔之辞" 。⑨ 故而有人得
出结论说大量成果现在变得陈旧落后 。 而且,对于诸多不熟悉中国的读者来说,很难将真实的
① A Wellwisher, " Intercourse w讪 the Chinese : Letters from Co町田ponclents on the Subject," The Chi时se Repository , Jan. 1835 ,
p.402.
( Charles Gutzlaff, " Journal of a Resiclence in Siam , ancl of a Voyage Along the Coast of China to Mantchou T81t呵 " The Chinese
Repository , Aug. 1832 , p.139.
( Elijah Briclgman , "Intercourse with the Chinese : Letters from Conesponclents on the Subject," The Chinese Repos归ry , Jan. 1835 ,
p.393.
( Elijah Briclgman , " Chinese Hist町 Its Value ancl Ch81'acter," The Chinese Repository, Jan. 1841 , p. 2.
( Walter Henry Meclhurst, China: lts 5t础 αnd Prospects ( Lonclon: John Snow, 1838) , p. 2.
( John Francis Dav叽 The Chinese: A General De盯iption of the Empire of China αnd lts lnhabitants , Vol. 1 ( New York : Harper &
Brothers , 1836 ) , pp. 11 一 14
⑦ 相关研究 参见吴莉苇 《 当诺亚方舟 遥 遥伏 或 神农 启 蒙 时代 欧 洲的中国上古史论争 } ,中国人民大 学 出版社 2005 年
版, 第 85 -87 页 。
⑧ 参见 Henry Ell叽 loumal of the P丹ro时ce时edinψ of the Late Embαssy ω China (Lonclon: John Murray, 1817); Clarke Abel ,
Narrative of a lourney in the Jnterior of Chinααnd of α Voyαge to αnd 斤。m That Country , in the Yeαrs 1816 - 1817 (Lonclon: Longman ,
1818) 。 小斯当东 著作中译本 参 见刘甜甜 、 刘天路译《 阿美士德使团出 使 中国日志 } , 商务印书 馆 2013 年版 。
( Charles Gutzlaff, Chinα Opened , Vol. 1 (Lonclon: Smith , Elcler ancl Co. , 1838) , p. 295.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