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7 - 《近代史研究》2022第二期
P. 157

崔华杰/从历史理解中国:近代来华西人的中国历史书写及其路径演进


                                         二、 历史作为适应地方的"知识课程"


                    在历史作为信息准备以"打开中国"的书写目的之下尽管来华西人立下"重新书写中国历史"
                的宏伟目标,然而在鸦片战争之前,他们的活动只能局限于中国近海区域,搜集资料不易,撰述历史
               颇受掣肘 。 《中国丛报》曾刊发一篇名为《 中国自然史》的文章,指出耶稣会士和阿美士德使团"除
               植物学之外,在自然史其他领域没有留下任何重要记录因而这一领域的研究"仍然大有可
               为" 。① 可以想见,史料上捉襟见肘,史学研究自然难做无米之炊 。 这一窘境在战争爆发之后大为
               改观 。 1869 年英文传教期刊《教务杂志》刊载了 一篇名为《 华西历史宝藏》的文章,提请西人"注意
               华西地区的藏书楼和各类寺观道院所藏之大量史学宝藏" 。② 该刊 1875 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也称:
               "中国人对古物向有鉴赏力,历代古物都得到谨慎保留并流传后世,不仅是书籍文献还有碑文实物
               都记载了诸多重大史实 。 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文献和文物 。 " ③ 中国史料资源之丰富,不
               仅令来华西人为之折服,还激发了他们投身中国历史研究的信心 。 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卫兰畏
                (Samuel Wells  Williams) 在修订《 中国总论》一书时如是感叹中国历史是很具魅力的课题,学者
               可毕生致力其中并解读大量历史文献 。 " ④
                    在投入中国历史研究这个"毕生课题"时来华西人身处的中西交往情势决定了其历史书写的
                内容指向和目标所系 。 一方面,正是凭借殖民事业在华的逐步推进,传教士、游历家等西人群体才
               攫取进入中国门户乃至游历内陆地区的条约权利;另一方面,他们通过文献调查以增进对所在地的
                了解并为后来者提供适应地方的知识教导,其文化活动在客观上服务了殖民扩张利益,一定程度充
                当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文化"急先锋" 。 因此,这一时期来华西人的中国历史书写,除了"知识教
               导"这一极富现实关照意义之外,还因置身区域环境而形成站在地方维度观察中国历史的路径
               特点 。
                    鸦片战争结束后, ~ 中国丛报》 即刊载文章展现五口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 。③《 天津条约》签订
               之后,来华西人依约深入内陆地区,地理空间的拓展相应地推动了史地研究范围的扩大 。 在北京,
               俄国驻华使馆医师裴智乃耳德(E. Bretschneider) 发文连载对北京及其近郊地区的史地研究 。⑥ 在
               苏州,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潘慎文 (Alvin Pierson  Parker) 摘编中文典籍介绍苏州历史人事 。⑦ 在杭
               州, 美国长老会传教士葛牧师 ( David D.  Green) 检梳杭州及其周边地区的早期历史 。⑧ 在汉口,英
                国领事官员欧森南(E. L.  Oxenham) 利用中文文献摘译汉口地方史志资料 。⑨ 随着英俄日法等国


                   (  Samue1 Wells  Williarr叽 " Natura1 History  of China ,"  The  Chinese  Repository, June  1834, p.  86
                   (  W.  Lorscheid , " Historica1 Treasure  in  Western  China ,"  The  Chinese  Recorder, Aug.  1869 , p.77.
                   (  E.  Bretschneider, " Archae010gica1  and  Historica1  Researches  on  Peking  and  Its  Environs,"  The  Chinese  Recorder,  May-June
               1875 ,  p.  16 1.
                   (  Samuel  Wells  Williarr风 The Middle  Kingdom  (New York:  Paragon  B阮00忱k Rep阳nr川Y
                   ⑤ 具体个案考察参见吴义雄《 在华英文报刊与近代早期的中西关系 ) ,斗社土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却01口2 年版,第 346一3药53 页 。
                   (  E.  Bretschneid凹, " Arche010gica1 and  Historical Researches on Peking and Its Environs, " The  Chinese  Recorder , May-June 1875 ,
               pp.161 一 181; Sep-Oct.  1875 ,  pp.  305 - 322;  Nov-Dec.  1875 ,  pp. 377  - 388
                   (  A1vin  Pierson  Parl咽, " Notes  on  the History  of Suchow," The  Chinese  Recorder, Ju1y-Aug.  1882 , pp. 277 - 280;  Sep-Oct.  1882 ,
               pp. 384 - 390;  Nov-Dec.  1882 , pp.432  - 440;  Jan-Feb.  1883 , pp.  39  - 47;  Mar-Apr.  1883 , pp.  129 一 132; May-June  1883 , pp. 235  -
               239
                   (  D.  D.  Green, " Early  Histo巧。f Ha吨chow and  Its  Sun'ound吨s , " The  Chinese  Recorder, Nov. 1869, pp.  156 -162
                   (  E.  L.  Oxenham , " The Hist。可 of Hanyang and  Hankow,"  The  China  Review , Vol.  1 , No.  6 , June 1873 , pp.  366 - 370;  Vol. 2 ,
               No.  2 , Sep.  1873 , pp. 98 -103;  Vol. 2 , No.  5 , Apr.  1874, pp. 282 - 286.
                                                                                                      143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