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8 - 《近代史研究》2022第二期
P. 158
&叫支昂完 2022 年 第 2 期
家对中国侵略活动的加深,西人的中国历史书写在地域上逐渐延展至中国陆海边疆 。 沙{我在 19 世
纪七八十年代侵入黑龙江以南的东北地区之后,在香港创办的英文杂志《中国评论》就特别关注了
清朝入关前后的历史及其民族政策与对俄关系 。①《 北京专约 》签订之后,台 湾 逐渐沦为日本和法
国等国的掠夺目标,英国驻华领事费笠士 (George Phillips) 等人开始撰文回顾台 湾在荷西殖民和清
治时期的发展简史 。② 1890 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签订,为英印进一步侵略西藏铺设了道路,此
后英俄两 国在西藏 区域研究上形成竞争之势 。③
整体来看,来华西人在战争过后借助条约权利逐渐深入内境,便于搜集文献资料,这时使用中
文史料渐成研究风气 。 梅治文从《 浙江通志 H 乾隆府厅州县图志》 和《钦定大清会典图 》等中文史
志论述湖江的历史沿革、地理情形、人口概貌、府县治所、自然地理和物产资源等 。④ 卫兰畏 摘录
《嘉庆上海县志》 讲述上海自秦至清嘉庆朝的大事要录 。⑤葛 牧师书 写杭州地方史时参考 的则 是
《 杭府志)H 西 湖志 》 和 《 仁和县志 》 。⑥潘慎文 在译介苏州地方史时所援用的 是 一 套文 史丛集,
"1690 年和 1749 年先后两次修订, 1824 年一个名叫宋如林的儒生组织了最后一次修订,凡 150
卷据此可知其参考的是宋如林等人于 1824 年修撰的道光《苏州、|府志》 。⑦
这一时期站在地方维度书写中国历史的成果,自然而然地呈现史地结合的撰述特点,其中俄 国
人裴智乃耳德关于北京史地的研究可为其例 。⑧ 1875 年,裴智乃耳德在 《教务杂志》 连载 《 北京及
其近邻的考古和历史研究》 一文,考察北京之历史流变 、建筑风貌和地理情形等 。 他认为"欧洲考
古学界对欧洲本士、西亚乃至印度的古代都城和王国进行了广泛调查,见世成果颇多,却对中国都
城北京所蕴藏的古代文明关注不足因而利用中文史籍译介了北京 的史地变迁,尤其地理概貌 。⑨
如他援引 《钦定 日下旧闻考》 一书描述故 宫 的建筑构造,以乾清 门为界将故 宫分 为"内城"和"外
城并以景山到内城的道路为轴线勾绘了大明殿 、崇天 门 、星拱门 、东华门 、西华 门 、厚载 门和御苑
等建筑的地理方位、名称涵义和史事流变 。 作者还考述北京及其近郊地区的水系走向及流域变迁,
涉及海河支流的永定河、白河、北运河和拒马河等 。⑩ 明显可见,裴智乃耳德的文章虽名为"考古 和
历史研究但其内容实际上多根据中文文献译编史事,目的是给西人介绍北京的史地常识,起着
适应地方的知识教导作用 。
与史地研究相辅相成,人物研究也逐渐兴起 。 诚如雅各布·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 在论
(E. H. Parker, " The Manchus in China, " The Chinα Review , VoI. 15 , No.5 , Mar.1887 , pp.263 -270; E. H. Parker,
"Manchu Relation with Mongolia, " The ChinαR即iew , Vol. 15 , No. 6 , May. 1887 , pp. 319 - 328; E. H. Park凹, "Manchu Relation with
Turkestan , " The Chinα Review , Vol. 16 , No. 1, July. 1887 , pp.41 -46.
② Geo耶 Phillips , "Notes on the Dutch Occupation of Formosa, " The China R刷刷 , Vol. 10 , No. 2 , Sep. 1881 , pp. 123 一 128; G.
Kleinwachter , "The History of Formosa uncle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e Chinα Review , Vol. 12 , No. 4 , Jan. 1884 , pp. 345 - 352; A.
R. Colquhoun ancl J . H. S. Lockhart, "A Sketch of Formosa ," The China R刷刷, Vol. 13 , No.3 , Nov.1884 , pp.161-207.
③ 参见崔华杰 《 近代西方人西藏研究的国家竞争与学术流变 } , { 清史研究 } 2021 年 第 3 期,第 135 -138 页 。
( Elijah Briclgman , " Topography of Chekiang, " The Chinese Repository , Feb.1842 , pp. 101 一 110; Mar. 1842 , pp. 162 -173.
⑤ Samuel Wells Wi凡i山11阳叽‘"H‘ Historical Sketch of S仙h阳白
⑥ D. D. Gre回en叽1 , " Ear句l忖y H阳1St归t阳o町巧 of Han吨E肘ch阳o恻飞w ancl Its Surrounclings ," The Cαωhi阳F
( Alvin P白1阳erson Parker, "Notes on the Histo巧。f Suchow," The Chinese Recorder, Jul-Aug. 1882 , pp. 277 - 278.
⑧ 关于裴智乃耳德的汉文译名及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影响,参见崔华杰 《 俄国汉学家装智乃耳德与中西交通史研究 } ,
《 国际汉学 } 2019 年 第 3 期 , 葛兆光 《 亚洲史的学术史:欧洲东方学、日本东洋学与中国的亚洲史研究 } , { 世界历史坪论 } 2021 年第
2 期,第 18 - 19 页 。
⑨ E. Br酣ets盹时chr阳cle叽r川, "A肚rcheo时010咯咱gical址1 ancl H阳I川s归t怕onc町Ica址1 Res臼ea缸l.che回s on Peki口In咔】g ancl Its Environs, " The Ch阳回 Recorder , May-June 1875 ,
p.165.
(E. Bretschneicler, "Archeological ancl Historical Researches on Peking ancl Its Environs , " The Chinese Recorder, Nov-Dec. 1875 ,
pp. 305 - 322 ,377 - 385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