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9 - 《近代史研究》2022第二期
P. 159
崔华杰/从历史理解中国:近代来华西人的中国历史书写及其路径演进
述意大利传记文学时所说历史和新地志学这时很注意不忽略每一个当地的有名人物 。 "①来华西
人在中国历史人物研究的成果,虽因个人兴趣有别而呈现考察主题多样化的特点,看似杂乱无章、
缺少体系,实际上其书写的整体特点在于回溯人物所处的广阔社会背景,这样做的目的显然也是为
外人提供更多的中国历史常识 。 如美国卫理公会传教士谢卫楼 (Devello Sheffield) 以《兰国志》为
翻译底本,所撰文章的题目就是《曹操的生平和时代 L 讲述了曹魏政权奠基人曹操定都许昌前的
生平经历 。②再如英国外交官瓦特斯 ( Thomas Watters) 发表的老子研究系列文章多考述老子父母、
生卒年月、个人经历、职业生涯和人际往来等背景信息 。③ 另外 ,来华西人更是发挥团体力量, 协调
推进中国历史人物研究 。 1896 年,一个名为"中 国历史研究会"的组织在北京成立,美国公理会传
教士梅威良 (William Scott Ament) 和北京汇文书院美籍讲习何德兰 (Isaac Taylor Headland) 分别担
任秘书长与通讯秘书,号召在华西人推进"中国将士与政客"和"中国圣人先哲"研究 。④ 值得注意
的是,他们还重视传记辞典等工具书的编写,如英国的两位外交官员霍理斯( Herbert A. Giles) 和梅
尔思 (S. F. Mayers) 分别出版了《中国古今人名大字典索引》和《中国主要城市和地方要员名录》
两书 。⑤
基督教传教士对中国边疆的历史书写与其宗教传播事业互为表里,更能体现来华西人立足地
方并具备知识教导意义的书写路径特点 。 基督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教工作早在 19 世纪初期就已启
动,然而在 1841 年遭俄国反对而撤离,直至《天津条约》签订数年后,才有苏格兰人景雅各( James
Gilmour) 前来重启传教工作 。 景雅各趁传教间隙开展地方调查,前后持续 24 年,并记录了行进途
中的所见所闻,以《蒙古巡游记》为名在伦敦付梓出版 。⑥东北地区同样如 此 。 1867 年,苏格 兰长
老会传教士宾为霖 (W. C. Burns) 来牛庄传教 ,不料翌年 4 月患病 去 世,教会工作随之中断。⑦
1872 年,同 属苏格兰长老会的罗约翰 ( John Ross) 续接传教工作,走访营 口、 奉天、辽阳等地,撰 写
《辽东随笔H 满族兴起》等关 于东北史地的文章,先是发表在《教务杂志} ,后又结集以《清朝的兴
起与发展》为名出版 。⑧
与西人在中国内陆的历史书写路径相仿,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边疆的历史书写亦侧重于地理
沿革、历史源流、民族概况和社会生活等基本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在西藏,郭实猎于 1850 年向英国
皇家地理学会呈递报告,按照不同地理方位介绍西藏的史地概貌及其自然资源 。⑨ 在中国东北,罗
约翰对满族在东北的兴起与部落整合⑩、辽东和辽西战役等重大史事按照编年史体例加以勾勒 。⑩
他们对中 国边疆的历史书写尽管多流于一般现象的描述,或者至多称为一种经验科学,然 而,这种
对社会情形尤其物质生活的知识建构,更能为西人群体在中国边疆的活动提供向导信息 。
① 雅各布 ·布克哈特著,何新译: {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 ,商务印书馆 2017 年版,第 158 页 。
( Devello Sheffield , "A Sketch of the Life and Times of Ts回ao T卫sa朋0 ," n回 Cαω'hi川"阳F
( Thomas Watters , "Lao.Tzu: A Study in Chinese Philosophy, " The Chinese Recorder, Aug. 1868 , pp. 57 -61.
( Isaac Taylor Headland, "The China Historical Society," The Chinese Recorder, July 1896 , pp. 335 - 336
⑤ 参见 Herbert A. Giωi让l阳e回s , Cωhin阳n时E阳ese B阳Igrl阳αp川h町川αal Di削ct缸阳阳阳on阳Zαrη'Y (Shan吨ghai咀181】 Kelly and Wa址Ish , 1比898盯) ;S. F. Ma叮yer盹 List of t即he H品'gρh衍加r
l 阳阳e旷
Metroψ'polit αan α nd Provi尼m町阳C口Eα l Authorities of China( Shanghai: Kelley & Walsh ,1905 ) 。
⑥ 参见 James Gilmour , Among the Mongols (London: The Religious Tract Society , 1883) 。
( Donald MacGillivray, A Century of Protestαnt Missions in Chinα , 1807 一 1907 (Shanghai: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1907) , pp. 206 -207.
⑧ 参见 John Ross , The M,αnchus , or the Reigning Dy.阳..ty ofChinα Their Rise αnd Progress (Paisley: 1. and R. Parlane, 1880) 。
( Charles Gutzlaff, "Tibet and Sefan ," The }ournal of the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London , Vol.20 (1850) , pp. 191 - 227.
( John Ross , "The Rise and Progress of the Manjo隅 " The Chinese Recorder, May-June 1876, pp. 155 - 168
( John Ross , "The Rise and Progress of the Manjows," The Chinese Recorder, Jul-Aug. 1876 , pp. 235 - 248; Sept-Oct. 1876 ,
pp. 315 - 329.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