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三期
P. 33

冯玉荣 / “授受源流”:《清史稿》医者传的编纂与医史的承启书写

                  断又广为医著、史志所引,强化了医学知识谱系和医派构建的承启连接。
                      《清史稿》医家传撰者夏孙桐对于清代医学的系统梳理和把握,对于理解清代医学的学术谱系
                  有重要贡献。 夏孙桐与当时名医交往甚密,但与陈邦贤等并无交际,不过,他们对传主的选择及学

                  术的归纳,却非常契合。 陈邦贤在撰写《中国医学史》之后,又撰写《清代三百年医学学术之鸟瞰》,
                  基本上是以《清史稿》医者传为基础来追溯源流,分类别派。 其归纳清代医学学术的走向,与近代
                  梁启超等人,“以新知扩旧知”,重写学术史的做法相契合。 在晚清以来中医面临西医科学化冲击
                  之下,夏孙桐的具述裁断并不是以西方科学化为标准,而据本土医学的“授受源流”而论,显现出了

                  本土中医体系的内在理路的更新,强化了中西交汇新时境下本土医史的书写。
                      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馆臣对金元四大家门户之讨论,到《清史稿》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
                  要》对医学学术的归纳,可以看到近代中国医史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过程。 正如陈邦贤
                  所提出,史书有由过去以推测未来的效果,为人生必要的学科。 研究医学史的方法,如鸟瞰大势,分

                  类取材,解剖分析,比勘真伪,重订新义,排比纂述,都是必要的工作。                               ①  至 1947 年中华医史学会
                  《医史杂志》发刊词,更是直陈:“医史之学,为史学中之一门,且居学术史中之要席,盖一国人文之
                  进化,医学实居前卫。”         ②  承继旧史学对待材料之方法,又受新学及西学演化演进之影响,史学与医
                  学的相互渗透,融合于医史的承启脉络之中。 作为正史体系的延续,《清史稿》医家传广受史家、医
                  家所重,其述其论被广为引用,在发现中医现代价值、延续中医传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这也说明,
                  中国医学史的发展不仅继承了传统正史的叙述,又在特定时空注入了新的现代元素。 医史书写是
                  重估知识价值和贯通知识谱系的重要方式,不同时期医史的书写赋予了不同的责任,其生命力不仅
                  体现在对经典的继承上,也体现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


                                                                                     (责任编辑: 杨宏)


































                     ①  陈邦贤:《医学史的意义和价值》,上海《中华医学杂志》第 31 卷第 5— 6 期合刊,1945 年 12 月,第 260 页。
                     ②  《医史杂志·发刊词》,《医史杂志》第 1 卷第 1 期,1947 年 3 月,第 1 页。
                                                                                                       3 5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