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三期
P. 78

2022 年第 3 期

                  之间的敌对,汪会赞成。
                      李顿确认中方不会允许伪满参与谈判,进一步追问谈判条件。 汪再次表示,日军须退至特定区
                  域,其实这已经无异于让步说日军有权驻兵东北。 李顿并不领情,称这样等于又回到了上一年 9 月
                  中日双方的立场,一个说“日本不撤军我们不谈判”,一个说“我们不能撤”,那就无法再谈。 汪称,
                  停火会议前,我们必须知道日本采取何种措施,确保撤军成为可能。 李顿再问其他条件,汪提出伪
                  满的承认问题。 李顿表示,日方已经明确,在调查团报告出来之前,只谈如何减少敌意,不讨论如此
                  大的问题。 汪精卫表示,停火会议的条件,中方将聚焦撤军和不承认伪满的问题。
                      李顿的隔膜和不友善表露无遗,他在当天下午 4 点继续进行的会谈中表示,日本人多次对他说
                  过,“理论上在东北我们应可接受任何满足我们条件的政府,但事实上我们认为中国政府不可能建
                  立一个满足我们条件的民政当局”。 因为一旦日军撤退,张学良的军队就会重建军事当局。 汪精
                  卫嘲讽道,我们当然会努力在东北建立民政当局,但想知道国联或调查团对实现这一理想能有什么
                  帮助? 李顿毫不客气地说,他会在报告书中提出办法,但汪脑子里应该有根弦———在建立民政当局
                  的愿望和现实之间有军队存在。 他补充说,国民政府的愿望是好的,但很多军阀存在于发生问题的
                  边界上,你怎么保证日军撤退以后他们不会取而代之? 汪强辩道,国民政府完全可以按照其愿望调
                  动军队。 李顿诘问,少帅的军队接受南京命令吗?
                      会谈陷入了泥沼,李顿提出如何制约东北义勇军军事行动问题。 汪表示,他们为抵抗日本而产
                  生,国民政府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他们肯定会遵守政府的命令。 李顿反问,即使汪代表这些义勇
                  军签署了协定,如何向散布在东北各地的武装传递“愿望和命令”? 如果地处偏僻的义勇军没有得
                  到命令而行动,日本自然会召集他们“组织纪律性”很强的军队。 汪表示,真正的问题存在于日方,
                  即使签署协定,日本也会说义勇军是土匪,必须镇压。 李顿抓住中方说要采取积极行动的话柄,严
                  肃“提醒”汪精卫,中日双方 12 月曾表示要防止扩大事态,“抵抗侵略”和主动进攻之间是存在差别
                  的。 汪反驳说:日军正在图谋进攻山海关和热河,我们还能怎么做?                             ①
                      会谈如此,曾经与调查团推杯换盏的当事诸人其实对通过国联解决东北问题已经不抱很大期
                  望。 20 日下午会谈开始前,北平各界召开慰劳顾维钧大会。 顾心情沉重,说起在东北时,“偶有前
                  来会话之同胞,均于事后遇难”。 公园中大学生跟他说话,“保护者”即横目阻止;伪满“建国运动”
                  之游行,“中国学生则垂头默不作声”;日军以几万人而统治三千万东北民众,“亡国之痛,使人伤
                  心”。 他号召大家化解“地域之思想、阶级之冲突”,团结谋国。                         ②  汪精卫、宋子文、罗文干三人亦十
                  分失望,第二天悻悻南归,并决定顾维钧中止赴日。                      ③
                      7 月,调查团结束第二次日本之行途径山东返回北平。 尽管此前的会谈中李顿对张学良评价
                  甚低,中方念李顿年高,还是专门派福特飞机赴济南迎接,“福特飞机内为李氏备有卧床,颇舒适。
                  李氏卧游天空,极感愉快”。 法国委员克劳德同行,其余委员乘专车抵达。                               ④  此后,调查团专心起草
                  报告书,没有与中方高层举行进一步的会谈。


                     ①  Conversation with members of Chinese Government at the Waichiapu, Peking, June 20,1932, at 9 ∶ 30 a. m.,Pékin: Entrevues,
                  Correspondence(1932),League of Nations and United Nations Archives, Geneva, S32.
                     ②  《北平各界昨开慰劳顾维钧大会,顾沉痛陈述东北惨况,希望奋起挽救三千万同胞,救国要人人有牺牲精神》,天津《大公
                  报》,1932 年 6 月 21 日,第 4 版。
                     ③  《汪、罗、宋定今晨离平回京,昨晚与张详谈,完全赞同庐会决议,决令顾维钧中止赴日》,天津《 大公报》,1932 年 6 月 22
                  日,第 3 版。
                     ④  《调查团昨先返抵故都,李顿病甚重,由济飞平入医院静养,报告书将分别在北平、海滨编制》,《益世报》,1932 年 7 月 21
                  日,第 3 版。
                   8 0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