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四期
P. 8
中国近代史“三大体系”建设笔谈
框架构建起一整套由术语、概念和范畴所构成的完整学术话语体系。 正因为如此,话语体系建设既
是目前“三大体系”建设中相对滞后的“短板”,同时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历史
学科的突破口。
新时期以来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
建设与前瞻
欧阳哲生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新时期以来,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从研究领域看,从过去注重政治
史研究,发展到渐次开拓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思想史等领域的研究。 1981 年 2 月 17 日,刘大
年在《光明日报》发表《中国近代史研究从何处突破》一文,提出中国近代史研究要从“最薄弱、最
繁难、而又最重要的内容”即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角度寻找突破口的主张,这实际上发出了开
展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号召,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中国早期现代化史研究随后成为新的热
点。 1984 年 11 月 3 日至 9 日在郑州举行了首届中国近代文化史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由《中国
近代文化史丛书》编委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河南省历史学会等单位发起召开。 ①
1985 年中华书局开始启动出版《中国近代文化史丛书》,先后推出钟叔河著《 走向世界———近代
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汤志钧著《近代经学与政治》,张岂之、陈国庆著《近代伦理思想的变
迁》,王晓秋著《中日文化交流史》等书,由此带动了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成为引人注目的新的学术生长点。 1990 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李文海等著
《近代中国灾荒纪年》,这是第一部中国近代灾荒史著作。 1992 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乔志强主编
《中国近代社会史》,这是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中国近代社会史著作。 随后围绕中国近代
乡村社会、市民社会等议题的探讨成为热点。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出现的中国近代思潮研究到 20
世纪 90 年代渐成规模,以近代民主思想、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为研究对象的论著一本接一本
问世,熊月之著《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高瑞泉主编《中国近代社
会思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吴雁南等主编《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 ( 湖南教育出版
社 1998 年版),可谓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研究的新锐或集成之作。 可以说,至 20 世纪末,中国近代
史研究的诸多拓展,各个分支的次第展开,已打破政治史为主的旧格局,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发展
的新阵势。
从研究范式看,从原来单一的革命史范式,发展到出现新的现代化范式、“国家—社会” 范式、
① 参见郑永福《中国近代文化史学术讨论会在郑州举行》,《历史教学》1985 年第 1 期。
9